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从病理生理角度探究宿主抗球虫感染的机制,对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26日龄藏鸡和隐性白羽鸡均设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每组40只。感染组每只鸡经嗉囊接种1 m L含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悬液。感染后第0、3、6、8天,分别测定感染组和对照组鸡的14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藏鸡血清球蛋白含量于感染后第3天升高,而隐性白羽鸡则显著下降(P0.05);藏鸡血清白蛋白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降低(P0.05),隐性白羽鸡则在感染后第3天显著升高(P0.05);2个品种鸡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起明显下降,其中隐性白羽鸡显著下降(P0.05)。藏鸡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显著下降(P0.05),而隐性白羽鸡则表现为升高趋势;两个品种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于感染后第6天明显下降,其中藏鸡显著下降(P0.05);藏鸡血清尿酸含量在感染后第3天显著上升,隐性白羽鸡则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下降(P0.05);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血清P3+浓度分别于感染后第3和6天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亦有升高或降低,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心、肝未受到严重损害,肾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肠道受损较为严重,且隐性白羽鸡肠道受损程度较藏鸡严重。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探讨藏鸡(TC)和隐性白羽鸡(RWC)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用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2、4、6和8天脾脏、盲肠、胸腺、法氏囊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6、Toll样受体(TLR3)和TLR15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藏鸡脾脏IFN-γ、IL-2、IL-16及TLR3、TLR15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于感染后第4和8天明显上调,隐性白羽鸡则无明显变化。藏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2天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4天起显著上调(P<0.05),其余免疫相关基因变化幅度不大;隐性白羽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上调(P<0.05),IL-2在感染后第2天起显著上调(P<0.05),IL-16在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2和8天显著上调(P<0.05),TLR15变化幅度不大。各免疫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鸡胸腺和法氏囊中均出现上调或下调,但除藏鸡法氏囊TLR3和TLR15转录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免疫相关基因与感染前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上结果显示,球虫感染主要导致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脾脏和盲肠中的各免疫相关基因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设施农业在我市正处于发展阶段,农户大部分使用的是日光温室,受温室结构限制,机具配置也较简单。主要有单铧犁、旋耕机、打药机组和育苗设备。对日光温室的结构和主要机型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该文简述了发展森林旅游业的理论依据及当前国内、河北省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国有林场和森林旅游有着天然的渊源,并进一步阐述国有林场开展森林旅游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徐纳  杨海娟  程旭  李婷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3):152-158,166
[目的]研究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度,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运用熵值法构建经济实力和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和环境之间协调度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借助ArcGIS工具对二者的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结果](1)陕西省10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呈现总体上升且稳定发展的态势,各个城市的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差别不大且波动幅度小。(2)2005—2014年10个城市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缓慢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组合不同,陕西省北部和中部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低。[结论]陕西省10个地市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协调度总体差异大,省会西安市所处的关中地区发展好,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的安康市和商洛市经济实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采用近红外光谱直接对瓶装醋进行透射检测。结果发现,玻璃包装对入射光源强度影响很大。采用室内外置光源解决此问题,在850~2000nm的波长范围内,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PLs)对醋中的挥发酸含量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结合PLs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瓶装醋中的挥发酸含量,校正样本和预测样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7;校正样本和预测样本的标准偏差分别为o.776、0.878。此外,对挥发酸含量起主要作用的波段主要集中在900nm和1100nm左右。  相似文献   
7.
燕山北部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主要物种的碳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不同树种及其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差异,本试验采用湿烧法对燕山北部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主要物种各器官含碳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各主要树种以叶片含碳率为最高,约为55.57%,侧枝的含碳率与主干相近,分别为50.14%和50.30%;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52.57%,低于本地区的山杨(Populus davidiana),而与白桦(Betulaplatyphylla)和棘皮桦(Betula dahurica)较为接近,但高于色木槭(Acer mono)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华北落叶松的含碳率与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华北落叶松林中,灌木及草本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51.23%,48.98%,凋落物层含碳率低于各生物组分,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9.
蜜瓜运输共振频率的测定及其对储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避免蜜瓜运输过程中因发生共振现象导致储藏期间品质的下降,试验通过数据采集与信号分析软件中的加窗函数结合传递函数分析测出蜜瓜的共振频率,同时测定了共振频率与硬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共振频率和低频振动后储藏期间蜜瓜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加窗函数结合传递函数分析可以将有效信号从杂乱信号中提取,可稳定检测到蜜瓜的共振频率;不同硬度区间的蜜瓜可测得不同范围的共振频率,硬度较高的蜜瓜其共振频率也相对较大,共振频率与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0.9132;不论共振频率还是低频率使振动后的果品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下降趋势,损伤体积率表现为显著上升,不论低频还是共振频率,对振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区别,共振频率下引起的损伤率增大明显高于低频率的情况,因此共振是引起果品运输损伤的主要原因;振动后储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损伤率的变化与储藏时间均存在很高的线性拟合关系,拟合决定系数大于0.95,实际运输中可通过设计采用缓冲包装和适当的运输方式避开共振频率、达到最大程度减小果品品质衰变和预测并延长货架期的目的。采用加窗函数结合传递函数的测定和分析方法也为同类型和其他果品寻求共振频率、在运输过程中避开共振频率点而达到减损目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相关运输保护措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容器苗不同控释肥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落叶松网袋容器播种苗为对象,施用不同配方控释肥,进行落叶松苗期生长量、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值计算方法选出适合日本落叶松育苗的专用配方控释肥。结果表明:按播种后天数,日本落叶松苗期生长阶段为:出苗期(7 39 d),生长初期(40 54 d),速生期(55 114 d)及生长后期(115 135d);不同配方控释肥对落叶松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而不同配方控释肥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控释肥配方2综合效果优于其他配方控释肥及从美国进口控释肥爱贝施,可以作为日本落叶松育苗专用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