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进一步揭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服务,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12年太阳紫外辐射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与SPSS 11.5软件,分析了锡林浩特地区不同云况条件下太阳紫外辐射规律及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阳紫外辐射存在明显的日、季、年变化规律。一日内早晚小,中午大。一年内最高值出现在6—8月,最低值出现在11—12月。且与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地温0~5 cm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目前锡林浩特地区紫外辐射强度(UV-B)1—3、10—12月最大值范围分别为0.20~1.91、0.13~1.43 W/m~2,低于人和动物的安全标准2 W/m~2,4—9月可出现最大值范围为2.02~3.39 W/m~2,容易对人和动物造成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2.
丽蚜小蜂商品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利用五定繁殖丽蚜小蜂的商品化繁殖技术。五定繁蜂法与过去一室繁蜂法比较,具有繁蜂数量多,出蜂时间相对集中,产品规格化,便于计划生产,能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等优点。五室繁蜂产品,经1986~1988年示范,均取得明显结果。  相似文献   
3.
典型草原放牧绵羊体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试验牧场群体放牧绵羊1987-2007年21年监测资料,对典型草原放牧绵羊体重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羊体重年变化呈"余弦"曲线,最低值出现在4月末,最高值出现在10月末.暖季绵羊体重平均增重86.3g/d,冷季绵羊体重平均下降106.8 g/d.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影响典型草原放牧绵羊体增重的主要气象因素排序是:气温>风速>气压>湿度>日照>降水,其中气温和风速是影响放牧绵羊体增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秋季日均气温-2.9℃时是当地放牧绵羊体重下降的临界气温,春季日均气温10.7℃时是当地放牧绵羊体重上升的临界气温.  相似文献   
4.
三年中,研究了番茄组培苗的快繁技术,了从番茄外植体选择、分化培养、生根培养到试管苗驯化移栽信温室生产的一列试验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在全日光温室实现工作化育苗奠定技术上的基础。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认为:适于快繁的番茄外体为带腋芽的茎段和茎类;适于分化的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03mg/L+GA0.03mg/L。  相似文献   
5.
城市快速扩张、学业压力增大及互联网迅速普及使儿童因疏远自然或缺乏自然体验而呈现“自然缺失”状态,校园及周边环境能为儿童在上下学期间接触自然提供重要机会。以上海市杨浦区55所小学与40所中学为研究对象,提出校园及上下学沿途环境自然教育潜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与SOM聚类对杨浦区中小学进行类型划分,有效揭示不同类型中小学的自然教育潜力在不同维度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杨浦区24.211%的学校(23所)自然教育潜力处于高或较高水平,32.632%的学校(31所)自然教育潜力中等,自然教育潜力低或较低的学校占43.157%(41所);2)绿化条件较好的新城、邻近公共绿地以及街道质量较优的老城学校自然教育潜力普遍较高。在此基础上,针对杨浦区不同类型校园环境制定促进自然教育的环境优化与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
典型草原区放牧绵羊体质量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激光  王英舜  武魁  王若静  徐践 《草业科学》2009,26(11):109-112
根据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试验牧场群体放牧绵羊1987-2007年21年监测资料,对典型草原区放牧绵羊体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羊体质量年变化呈“余弦”曲线,最低值出现在4月末,最高值出现在10月末。暖季绵羊体质量平均增量0.086 3 kg/d,冷季绵羊体质量平均减量0.049 6 kg/d。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影响典型草原区放牧绵羊体增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排序是:温度>风速>气压>湿度>日照>降水,其中温度和风速是影响放牧绵羊体增量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秋季日均温度-2.9 ℃是当地放牧绵羊体质量下降的临界温度,春季日均温度10.7 ℃是当地放牧绵羊体质量上升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