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子油及原花青素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葡萄子油、葡萄子原花青素等天然产物的提取与保健作用的研究进展,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药理研究的现状,葡萄子油成分分析方法和葡萄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介绍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高质量的葡萄子油和应用夹带剂提取葡萄子中的原花青素的方法。分析了葡萄子的综合开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亚精胺对猕猴桃采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亚精胺处理对猕猴桃采后抗氧化酶活性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猕猴桃果实采后(8 ±2) ℃条件下贮藏12 d , SOD 活性达到高峰; POD、CAT、ASP 活性高峰相对SOD 推迟约13 d。不同亚精胺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延缓了SOD 活性高峰的出现, 提高了SOD、CAT 的活性, 减少了MDA 的积累,降低了POD、ASP 的活性峰值, 延长了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期, 其中以Spd 与NAA 结合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钙、萘乙酸对亚精胺在猕猴桃贮藏期间作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年生中华猕猴桃品系(湘源81-2)为试材,进行了果实采收后Spd(亚精胺)、Spd+Ca2+、Spd+NAA浸果处理,研究钙、萘乙酸对多胺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果肉PG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其中Spd+NAA浸果处理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贮藏68d时,果肉硬度最高(0.259MPa),软果率较低(79%),好果率达100%;其次为Spd处理。  相似文献   
4.
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对湘南、湘中北、湘西等湖南省猕猴桃代表性产区进行褐斑病病情调查,并采集病叶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调查区猕猴桃褐斑病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76.75%和54.13%,平均病情指数为26.31;最严重的果园病叶率达到95.00%,病情指数达51.83。在各果园,“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病情均很严重。同一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水平的果园,其病情有极大的差别;一般化管理的“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59.00%、27.62,粗放式管理的分别为76.00%、33.47,精细化管理的分别为4.00%、2.67。同一地区不同的栽培品种之间病情也存在差异;长沙园区“红阳”和“翠玉”猕猴桃褐斑病的病叶率分别为65.60%和40.00%,病情指数分别为30.37和17.53;凤凰园区“红阳”和“米良1号”猕猴桃的病叶率分别为95.00%和20.00%,病情指数分别为51.83和14.91。根据科赫式法则以及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湖南省代表性猕猴桃产区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和叶点霉菌。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猕猴桃农药残留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湖南省猕猴桃果实农药残留及风险情况,方便日后系统性进行农药监测、监管.[方法]2019年,从湖南省25个县市43个猕猴桃果园采集63份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处理后的果实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量测定,结合《GB 2763-2019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猕猴桃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黄椰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胚乳的抗氧化能力,为鲜食或加工用椰子果实的筛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小黄椰果实发育过程中取不同发育期椰子胚乳,分别测定椰子胚乳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过氧化氢(H2O2)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评价不同成熟度椰子胚乳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液体胚乳的CAT、GR活性和H2O2含量高于固体胚乳,而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固体胚乳.果实发育前期,固体胚乳的POD活性高于液体胚乳,而果实发育后期液体胚乳的POD活性高于固体胚乳.不同发育期中11月龄固体胚乳的SOD活性最强,为47.75 U/mgFW;而10月龄液体胚乳的POD活性最强,为8.41 U/mg;椰子胚乳中GR活力较低,最高仅为4.64 U/g,远低于的SOD、POD和CAT活性;6月龄液体胚乳的CAT活性最高,为8.75 U/mg.各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椰子胚乳CAT活性与H2O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GR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其中,液体胚乳的CAT活性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固体胚乳的CAT活性与GR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椰子果实发育前期液体胚乳中的抗氧化酶起关键作用,在果实发育后期则固体胚乳的抗氧化酶逐渐起主导作用.因此,鲜食椰子可选择9月龄前的果实较好,而加工用椰子宜选择9月龄后的椰子果实.  相似文献   
7.
在对湖南省猕猴桃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金魁、金艳、翠玉、东红、红阳、丰悦、魁蜜、米良一号)镉含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镉富集能力有差异的米良一号与金艳猕猴桃进行镉胁迫(5、10、15、20 mg/kg)下对镉的吸收、转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果园8个猕猴桃品种在土壤中度镉污染(0.9 mg/kg)时,果实镉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值(0.05 mg/kg);猕猴桃果实成熟期镉含量最高;镉胁迫下,米良一号和金艳镉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增大而上升,且在镉浓度较低情况下富集能力较强;根的镉分配系数最大(>0.90),果实的最小,说明猕猴桃主要由根部吸收累积镉;米良一号整株吸收和积累镉量显著高于金艳,但金艳对镉的转移能力强于米良一号,金艳果实镉含量高于米良一号。  相似文献   
8.
桃多酚氧化酶的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延长桃果实货架寿命及提高贮藏保鲜技术,以5年生早花露桃果实为试材,对桃多酚氧化酶的纯化及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疏水柱层析,透析与PEG浓缩,纯化了早花露桃的多酚氧化酶.所得的酶液经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单一条带,等电点为3.0.经SDS-PAGE分析,它由2条主要多肽(相对分子质量(MW)分别为3.98×104,6.59×104)和2条含量较少的多肽(MW为6.67×104,6.76×104)所组成.纯化酶液的最高吸收峰在波长272.5nm处,300nm以上几乎无吸收.该酶对邻位二元酚有较高亲和力,几乎不能催化一元酚和三元酚的氧化.以儿茶酚为底物,其最适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20℃.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中期有一活性相对较小的峰,同时,多酚氧化酶疏水特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法提取3个品种枣(Zizphus jujube Mill)中黄酮、多糖并测定其含量,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测定其黄酮及多糖的还原力与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小米枣黄酮、多糖含量分别为0.96、7.24 mg/g,明显高于其余两个品种;不同品种枣黄酮及多糖的抗氧化性均与浓度呈正相关,且同一品种枣黄酮抗氧化性强于多糖;不同品种枣抗氧化性与黄酮及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小米枣黄酮浓度为1.00 mg/m L时,其对超氧阴离子、DPPH、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7.37%、58.81%、56.98%,均低于维生素C。小米枣中的黄酮、多糖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为其在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猕猴桃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污染已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因素。以湖南猕猴桃主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分析了全省21个县(市)54个典型果园0-20 cm和20-40 cm土壤重金属Pb、Cd、Hg、As和Cr含量特征,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全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按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主产区果园土壤未有Pb、Cr污染,有弱度的Cd、Hg和As污染,且局部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31.5%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污染,20.4%的土壤处于警戒线以上,只有48.1%的土壤达到清洁标准。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土壤标准,Pb、Cd、Hg、As、Cr指数小于1的分别占到68.5%、66.7%、72.2%、74.1%和96.3%;53.7%的果园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达到绿色食品果园标准,有37.0%的果园轻度超标,9.3%的果园中度和重度超标。在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Pb与Hg显著相关,Pb与Cd、As、Cr,Hg与As,As与Cr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猕猴桃果实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