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高粱耐盐鉴定评价体系,用不同浓度NaCl对42份高粱资源在萌发期进行了盐胁迫培养,研究高粱萌发期盐害鉴定浓度标准。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出芽率是逐步降低的,且盐浓度越高,发芽率降低越快。经T测验(α=0.01)盐浓度在1.6%~1.8%时相对盐害率差异显著。最终确定高粱萌发期耐盐鉴定的最适宜NaCl浓度为1.7%。  相似文献   
2.
龙杂 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1 992年以龙 3 0 1A与哈恢 1 1 8测交配制而成。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高产稳产的中早熟高粱杂交种“龙 93 -73 8” ,1 999年 2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定名为“龙杂5号”。1 特征特性龙杂 5号的母本龙 3 0 1A不育系是以A1 细胞质回交转育的不育系。幼苗绿色 ,叶鞘白色 ,叶片宽厚 ,茎秆粗壮 ,株高 1 0 0cm左右 ,整齐度好 ,穗长 3 0cm ,中紧穗 ,叶部病害轻 ,抗黑穗病 ,生育日数 1 0 7d左右 ,活动积温2 2 0 0℃ ,开花后灌浆速度快 ,配合力高。父本哈恢 1 1 8是在有性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3.
利用黑龙江省高粱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杂交种的恢复系对相应异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测配,并对杂交后代的育性反应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不育系的育性反应不同,但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A3、A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被利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营农场和种植大户急需适于机械化栽培的高粱品种及相关的栽培技术。龙杂12号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登记推广,该品种不仅早熟、品质好,且株高较矮、耐密植、抗倒伏,可作为机械化栽培的高粱品种来满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因此,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栽培技术是使品种发挥产量潜力的有效保证,在生产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高粱低单宁含量基础材料的筛选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龙江省主要种植的162份高粱基础材料进行了单宁含量测定,单宁含量的平均值为0.91%,其中低于0.3%的材料有25份,占15.4%,今后可利用这些基础材料进行低单宁含量杂交种的组配。  相似文献   
6.
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粱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恢复系对相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测配,对其后代育性反应及主要农艺性性状测定,以获得可替代的同核异质不育系,不育系扩大杂交种细胞质的遗传基础,避免高粱杂交种生产因A1、A2细胞质专化生理小种的出现而面临绝境。结果表明,A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未找到可替代的不育系;A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被A3、A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替代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8.
玉米杂交种种子的制种技术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为提高青贮中龙1号的种子质量,本文将该品种的制种技术进行集成和总结,其中包括:播前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晾晒等环节,从而达到保证杂交种中龙1号种子质量目的。  相似文献   
9.
龙帚2号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我国第一个帚用高粱杂交种,它具有早熟、抗倒伏、抗病、籽粒产量高等特性。本文分别对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品质性状、产量及栽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高粱产业技术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粱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明高粱产业在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专用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植物保护领域,设施与设备领域,产后加工领域,产业技术经济与政策等方面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