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西塘古镇为例,构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旅游者重游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地方依恋和满意度对短期、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地方依恋对短期重游意愿有直接和间接正向影响,对中期和长期重游意愿只有间接正向影响;满意度对短期和中期重游意愿均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中间变量对长期重游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因子中"相比其他景区,对西塘更满意"和满意度因子中"总的来说,对这次旅游感到满意"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最大。因此,西塘古镇可从培育地方依恋和提升满意感知2个方面着手,提高旅游者在各个时期的重游意愿。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乡村区别于城市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和独特卖点,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指出乡村性的构成元素有地域条件、乡村意象、旅游产业本地化、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农民、旅游者、乡村旅游企业、政府)会不同程度地破坏乡村性,每一个利益主体的意识局限于本部门范围内,主要关心的是自己本部门的利益,为保持乡村性,利益主体的权益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三农”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基于乡村旅游产品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中国贫困县乡分布现状,指出“三农”问题最突出地区恰恰是乡村旅游资源最丰富地区;挖掘可开发为乡村旅游的“三农”资源共有3大类9个分类近50个细分类;指出以往乡村旅游开发在投资、市场、产品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分别是:对农民显失公平、市场秩序混乱、产品简单低俗;构建系统的解决思路:采用立体的“四位一体”开发管理模式,该系统模式能从根本上体现农民利益、管理市场秩序、使资源科学地转化为产品、拓宽乡村旅游产品新类别。  相似文献   
4.
研究指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与旅游资源的对应关系,分析以往土地制度下影响旅游扶贫效果的原因在于土地征收机制补偿机制以及融资渠道3个方面;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土地改革内容及其权威解读,指出土改制度将对旅游扶贫产生3个方面积极作用,同时新政下的旅游开发必须加快完善4个方面的配套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乡村旅游市场,把乡村旅游市场细分为3类市场:乡村体验者市场、休闲放松者市场和观光游览者市场.对3类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深入分析发 现,3类细分市场在出游时间、希望的旅游花费、影响出游的因素及客源地等方面有相似的特点,但各细分市场又有不同的旅游偏好、需求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构建名人旅游资源的细分体系,指出了资源景观转化的3种路径以及景观的设计形式,并以安徽肥西历史名人刘铭传故里为例,进行了资源分析及景观设计,证实了科学的名人故里景观开发对农村、农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西递、宏村两个乡村旅游地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游客对乡村景观风貌和民俗文化传统评价较高,在旅游项目、环境卫生条件、居民态度和管理服务质量方面体验质量较好,餐饮住宿条件、收费价格、基础设施和娱乐购物设施方面游客满意度低,并且游客对这两地重游的忠诚度不高。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乡村性的研究,提出乡村性指数模型,模型由目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组成,要素层有地域条件、乡村意象、社区参与、旅游产业本地化和可持续发展五方面要素,因子层有18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乡村性指数模型各因子的权重,在要素层中,乡村意象的比重最大,达到了0.3829,其次是社区参与,比重为0.2759,从因子层来看,权重在0.1000以上的因子有两个,包括"乡村民俗文化"和"参与管理",其中"乡村民俗文化"的权重最高,为0.1317;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因子的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乡村性指数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转型背景下旅游业创新是必然的趋势与要求,旅游产品创新是旅游业创新的基础与起点。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指出了南京市旅游产品存在文化挖掘不足、开发深度不够、打造力度不强等问题;其次从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产品创新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旅游产品创新策略:要充分挖掘观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重点是明文化;深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特别是高端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专项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