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不信由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给 人们的启示是:处处留心皆生财。 2004 年 , 甘 肃省 镇 原 县 临 泾 乡 农 村 妇 女 路 粉玲面对丈夫在铁路无班可上的局面,寻思着 如何给下 岗 的 丈 夫 寻 找 一 条 挣 钱 的 门 路 。 然 而 , “ 铁 老大”出身的丈夫丢不下十几年铁路工人的面 子,羞于出苦力搞生意,也没有勇气在乡下干这干 那。无奈 ,富 有心 计、 不善言 谈的 路粉 玲已 经心 里有 谱 ,给自己谋中了一条生财门道——卖彩色豆粥。 彩色 豆粥 的制 作其实 很 简单 , 首先 要 选干 净 、饱满的绿豆、赤小豆、黑豆、白云豆和小米 、大米…  相似文献   
2.
甘肃宁县寺底村有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曹杏.曹杏个大,果皮厚,微酸带甜,杏核大、饱满.加工杏脯、杏肉和杏仁的利用价值很大,是极受消费者欢迎的绿色食品.早在20年前,寺底村农民刘天儒就看准市场,在自家院里办起了加工杏脯的小厂,成为当地的名人.  相似文献   
3.
地处大西北的甘肃省省府兰州,又名金城。在金城兰州市,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通过自身文化的演绎使兰州衍生和流传了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凡去过兰州的人如果没有品尝过“金城美食八宝”,就不能算作全览了兰州,它是兰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陇东的乡下,人们习惯制作一种叫卜拉的小吃。它是用洋芋、苜蓿或其他菜类切碎,加入食盐和调料、面粉拌匀后,倒在笼屉里上锅蒸熟后就可食用的一种民间风味食品。卜拉热食凉吃都行,还可任意在里面添加蒜泥、熟油辣子或其他调味品。甘肃庆阳市有一位名叫刘霞的妇女,凭借经营苦菜  相似文献   
5.
第17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2005年9月6日-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代表团.4500多家企业,1.1万多名国内客商和1000多名海外及港澳台客商参加了这届“西交会”。本届“西交会”上有1万多种展品参与了展销交易,共实现商品成交额76.5亿元。项目签约总额286.25亿元,是西部交易会举办以来参展商品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郊与长庆油田连接的公路沿线有个柳树湾村,村里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居住在公路边,他凭借交通便利和附近的石油系统工人多的优势,把自家在马莲河畔每年种植的0.067hm2(1亩)辣椒,在采收时依托公路边为临时流动的小市场出售,剩余的鲜辣椒全部用塑料袋密封包装起来.密封包装保存的鲜辣椒有成熟半红的,也有多数是脆绿色的,李老汉便把这些辣椒加工成酸辣椒之后卖掉,其收入高于卖采摘下来的鲜辣椒两倍.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庆阳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在这里生活过,并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使庆阳成为岐黄故里。远在夏代,周先祖不口率族人来到庆阳“孝民稼樯”,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史称“周道之兴有此始”。悠久的历史演绎,使庆阳这块热土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国内独有的风味名吃,而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镇原县号称“杏子之乡”,每年早春三月,但见岭上塬下,村落院户,白中泛红的杏花装点了全县的“半壁江山”。全县45万人口,人均杏树5棵以上,收获季节,家家户户杏子产量都有数百斤之多。历史上溯到东汉,古人王符不远千里,把杏子从域东引进域西,扎根镇原,逐渐开始大面积的栽种。2000年来,杏子栽培技术一代比一代精,杏子的质量一代比一代优,产量一代比一代高。镇原杏子,从单一品种,到品种多样,从卖杏果,到加工杏肉,从单位作坊,到建杏肉加工厂,以致加工成各种样式的罐头食品。曾几何时,镇原的杏子,名声不菲,…  相似文献   
9.
苜蓿3宝     
<正>生意如棋局,子子有谋术。有智走遍天下,有术赢得财神。杨霞在外打工多年,收入甚微,眼见两个孩子陆续要上高中,家庭经济状况面临危机,再外出打工恐怕就难度更大,她于2008年年初决定不再外出了,留在家乡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的家  相似文献   
10.
或许你不相信一亩(0.07hm2)荞麦丰收后能净收入3500元,然而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甘肃省镇原县北部山区殷家城有个叫常风琴的妇女,家里有耕地0.8hm2,种小麦、玉米、油料都收入微薄。一次她与县城的妇女闲聊,听她们说:“现在杂粮少多了,没人种呀!像荞麦面,十来年了再没有吃到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常风琴2003年买回荞麦种子在自家地里种上了,风调雨顺,打碾了235kg荞麦,总共投资58元,按市场价格1.2元/kg核算,收入应为282元。但是她没有卖面粉,而是把面粉拉到县城加工卖荞面搅团和荞面摊馍(当地的一种名吃),结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