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光质的辅助对香蕉组培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肥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个早籼稻品种(粳籼89、银花丝苗和黑糯米)为材料,用浓度为0、0.05%、0.1%和0.2%的保得生物肥溶液浸种。结果表明:用微生物肥溶液浸种,可增加水稻种子的吸水量,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幼苗的呼吸强度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温条件下,还可提高幼苗的根芽比,减少体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外泄,降低对细胞膜的破坏,从而提高幼苗的抗寒力。浓度为0.2%的微生物肥溶液浸种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与高等农业教育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种主要模式,并根据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办学情况,对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验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中,要获得好的后代和强优组合,很大程度由杂交亲本的选配所决定。育种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遗传差异大的品种(系)作亲本,容易获得好的后代和强优组合。本实验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直生型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分析,从理论上探求花生品种利用和选配亲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生品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花生品种的产量决定于若干个性状,这些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多个性状可能共同对某一性状起作用,另方面各性状之间可能相互起作用,相互影响或相互制约。为了更深入更本质地了解其相互间的关系,本试验用直生型花生品种的单株果重与每株饱果数、百果重、主茎高、每株果枝数进行多元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影响直生型花生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的大小。通过多元分析,为产量预测、生产上栽培措施的调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点信息。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的辅助光对香蕉组培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绿色植物是一部以光为动力的机器 ,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受光的调节控制 ,形态构建受光作用的诱导。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已有报道。但光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调控作用 ,特别是不同光质对香蕉组织培养的影响少有报道。本试验是在日光灯光照条件下 ,辅助不同光质的光照 ,探讨不同辅助光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为提高香蕉组织培养的生产效率提供信息。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采用本校生产的“泰蕉B9”香蕉组培苗 ,在 2 0 0 0lx的日光灯光照下 (CK) ,用 15W的有色灯泡辅助红色 (R)、蓝色 (B)和绿色 (G)光源。…  相似文献   
7.
利用R型团子分析,对45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11个性状进行分类,结果依次分成单株荚果生产力、植株高矮、分枝数三个性状群。在育种实践中对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进行产量选择时,按性状群依次进行,简化了对综合性状优良基因的鉴别,提高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粒测定法测定早籼稻四个品种,每品种3穗共有一次枝梗114条,二次枝梗67条。其中二次枝梗较一次枝梗糙米粒重较轻、粗蛋白含量较高的枝梗,分别占二次枝梗数的76.12%和73.13%;二次枝梗较一次枝梗糙米粗蛋白产量较低的穗,占调查穗数的58.34%,品种间有差异。同一条枝梗上部、中部糙米粒重较大,枝梗下部糙米粗蛋白含量较高。各穗上部枝梗较中部、下部枝梗糙米粒重较大的穗,占调查穗数的58.34%;下部、中部枝梗粗蛋白含量较高的穗,占调查穗数的83.34%。表明早粗稻米粒重、粗蛋白含量与其着生的位置有关,一般早开花的籽粒灌浆启动早、起始生长势快,优先获得光合产物,粒重较大、粗蛋白产量较高、但粗蛋白含量较低。粒重与粗蛋白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负相关趋势。生产上通过基因重组,选育高产优质、性状稳定的品种、结合适宜的栽培措施,提高源的能力,以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稻米粒重和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学芬  甄海等 《种子》1999,(6):23-25
本试验以单粒微量测定方法,研究稻米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并从开花时间来分析粒重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四个品种粒重变幅分别是15.2-21.0mg、14.6-22.0mg、13.4-18.2mg、11.2-18.2mg;粗蛋白含量变幅较大,分别是4.5%-16.0%、4.0%-17.0%、7.8%-19.3%、8.3%-23.2%。四个品种第二天开花的小穗数量最多,占总小穗数的36.51%-48.59%,其糙米平均粒重最轻,粗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第一天开花的小穗数较多,其糙米平均粒重最大,粗蛋白含量最低。四个品种变化趋向一致。粒重与粗蛋白含量呈负向变化趋势,这可能与淀粉和蛋白质积累的方式和时间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稻米质鉴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收集的部分较大面积种植及有苗头的两系杂交稻组合进行米质性状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达到了农业部一级优质米标准,整精米率、粒长、粒长宽比及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农业部二级优质米标准,垩白粒率离农业部优质米标准要求较远,但比三系对照组合汕优63博优64分别降低了30.5和19.2个百分点,胶稠度偏硬,脂肪含量比对照组合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