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73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1211篇
林业   2669篇
农学   1752篇
基础科学   1578篇
  1396篇
综合类   12386篇
农作物   1531篇
水产渔业   1620篇
畜牧兽医   7812篇
园艺   2217篇
植物保护   840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676篇
  2022年   742篇
  2021年   583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997篇
  2018年   997篇
  2017年   542篇
  2016年   647篇
  2015年   689篇
  2014年   1759篇
  2013年   1254篇
  2012年   1337篇
  2011年   1328篇
  2010年   1378篇
  2009年   1465篇
  2008年   1340篇
  2007年   1386篇
  2006年   1341篇
  2005年   1309篇
  2004年   1221篇
  2003年   1129篇
  2002年   1065篇
  2001年   858篇
  2000年   870篇
  1999年   831篇
  1998年   799篇
  1997年   789篇
  1996年   681篇
  1995年   708篇
  1994年   647篇
  1993年   619篇
  1992年   569篇
  1991年   493篇
  1990年   458篇
  1989年   329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77篇
  1986年   149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115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91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4篇
  1963年   13篇
  195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化学药剂熏蒸杀灭病原菌、增施生物菌肥以菌抑菌、轮作消解分泌物等方法,界定病原菌和代泄物在连作作物上的危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棉隆处理最有效,盆栽平邑甜茶幼苗鲜重是对照的3.05倍,田间栽植新疆野苹果苗木新梢生长量是对照的3.8倍,棉隆处理对真菌有直接杀灭作用。使用EM、德龙12菌肥,盆栽平邑甜茶鲜重是对照的1.98~2.38倍,有一定的作用,而田间栽植野苹果苗木新梢生长量和对照基本一样,没有效果。使用沼液、沼渣肥,盆栽平邑甜茶鲜重和对照基本一样,没有效果,但田间栽植野苹果苗木新梢生长量是对照的2倍,效果较明显;增施沼渣、沼渣肥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种植苏丹草,无论是盆栽平邑甜茶,还是田间栽植野苹果苗木,其生长量和对照基本一样,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从淮北到永城都说苗桥穷,从永城到淮北都说苗桥黑。"又穷又黑,是过去对苗桥的形象描述。如今,走进苗桥,润桥社区一幢幢整齐的楼宇,宽阔整洁的街道两旁是鲜花碧草,公园里老人们拎着鸟笼悠闲自得与城市里的老人并无异样;张楼村的孩子们在文化墙下荡着秋千,三五农人围坐在街角小花园旁玩着扑克牌,村外田野里郁郁葱葱的秋庄稼随风吹来丝丝青甜,这安逸幸福与过去的又穷又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牦牛能够提前发情,缩短牦牛的繁殖周期,减少冷季对犊牛的影响,试验采用冷季补饲的方式,提高母牦牛营养促进早期发情。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牦牛在6月下旬发情16头,发情率为32.00%,到7月上旬共发情37头,总发情率达74.00%。对照组母牛6月份未发情,到7月上旬发情67头,发情率为51.54%。2015年、2016年数据显示6月份母牦牛未发情,到7月上旬各发情5头,发情率分别为2.63%和3.07%。因此,适时补饲能有效调控母牦牛提前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5.
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杜仲叶中的车叶草苷,影响提取率高低的4个主要因素为:提取剂乙醇的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70%、15 m L·g-1、40 min和160 W。超声提取法可高效快捷地提取杜仲叶中的车叶草苷,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具有稳定、高效、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3只被钩虫侵染的东北刺猬患病的病例,对患病刺猬解剖观察发现,在刺猬的肺脏、肝脏、脂肪结缔组织和肠道内壁部位发现侵染虫卵若干;在刺猬胃部从贲门到幽门和大肠部位共取出体长7~37 mm的钩虫182条。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大麻幼苗叶形与毛状体及乳汁管关系,采用徒手切片法等形态学观察方法,对4个工业大麻品种,火麻1号、火麻3号、金刀-15和格列西亚以及2个高世代种资源20170114和资源CA-4共90株幼苗的第一真叶外形、毛状体和乳汁管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对所得观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麻叶各类特征内部性状彼此间常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叶形相关性状提取出2个公因子,即叶片外形因子和叶柄外形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1.758%;毛状体相关性状提取出2个公因子,毛状体数量因子和腺毛直径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8.514%。对叶柄乳汁管数及4个公因子进一步关联解析,可知叶柄乳汁管数与叶柄外形因子和毛状体数量因子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可通过观察大麻幼苗第一真叶的柄叶比和叶片腹面非腺毛密度间接反映叶柄乳汁管及叶腺毛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新发蝙蝠流感病毒H17N10亚型与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的M蛋白(包括M1和M2蛋白)的免疫原性,分别构建两种亚型流感病毒M1、M2的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前期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获得两种重组病毒感染MDCK细胞,并分别与相应的单抗或多抗进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两种亚型病毒的M1蛋白的原核表达产物均与M1多抗反应,均不与2株M1单抗反应;拯救的两种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后及其M1蛋白的真核表达产物均与M1的单抗5F2反应,不与单抗3G8及M1的多抗反应,两种亚型的结果一致;而两种亚型的M2蛋白通过与单抗和多抗反应,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M2的单抗仅与蝙蝠流感病毒M2的原核表达产物反应,不与H9N2禽流感病毒M2的原核表达产物反应,M2的多抗则反之;且M2的多抗仅与H9N2禽流感M2的真核表达产物以及拯救病毒反应,均不与蝙蝠流感病毒M2的真核表达产物及拯救病毒反应。本研究证实这两种亚型流感病毒的M2蛋白之间确实存在免疫原性的差异,并且筛选到了可以区分蝙蝠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M2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病毒M蛋白相关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若羌县密植枣园进行枣树疏密间移,调整模式,降低密度,培养合理树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便于机械化操作,减少农民田间劳动强度成本,解决了枣树郁闭造成的"产量、质量、效益"三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前处理过程,建立快速测定果蔬中双甲脒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气质联用法。试样中的双甲脒在微波消解罐中经酸水解成2,4-二甲基苯胺,碱化后用正己烷萃取,用气质联用仪检测,以外标法定量。在本方法实验条件下,双甲脒水解产物在5~2 000 ng/mL范围内其测定响应与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γ≥0.999,检出限为0.0050 mg/kg。6种空白样品中添加双甲脒水平在0.02~1.0 mg/kg时,回收率均值为70.4%~92.9%,相对标准偏差为1.87%~6.55%。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且灵敏度好,适用于果蔬中双甲脒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