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FACE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2001~2003年,在大田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为供试品种,设计高、中、低氮处理,研究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加(FACE)200μmolmol-1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12.8%,其中2001、2002和2003年增幅分别为10.8、14.1和13.6%,高、中、低氮处理的增幅分别为17.6、12.4、10.9%,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FACE和氮处理对水稻产量的互作效应,2001、2002年达到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合为FACE×NN;FACE处理使水稻穗数平均比对照增加18.8%,每穗颖花数平均比对照减少7.6%,均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使水稻生物产量平均提高16.2%,达极显著水平,使经济系数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FACE处理使水稻穗数极显著多于对照是因其分蘖发生速度快,最高分蘖数多所致,而不是其分蘖成穗率高的缘故;FACE处理使水稻每穗颖花数极显著少于对照是因其分化颖花的大量退化所致,而不是分化颖花数少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文章围绕江苏省粮食发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思路,总结阐述了江苏省稻麦生产现状,分析指出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按照实施"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从强化生产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良种良法及节肥节药配套技术推广、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和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应用四个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江苏稻麦绿色增产增效的对策措施,对实现金省粮食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委明确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力争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江苏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好,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和城镇化发展加速期,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形成规律,在生产中用适宜的必要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给予最适宜的投入数量三个方面进行定量(简称“三适宜定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科学栽培技术。该技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应用效果好.与机插稻紧密结合。示范应用后均取得很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该技术亩增产8%~10%,亩增效1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发展历程、转基因水稻的遗传改良特征以及转基因水稻生产安全有关方面的争论,并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正副效应出发,客观地分析了转基因水稻的利弊关系,并针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前景提出了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水稻饱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8-2001年度,在群体水培、盆栽和大田条件下,以常规籼稻、粳稻及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栽培和环境条件,研究其对水稻饱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供氮浓度为21mg/kg)相比,适当降低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能显著提高饱粒重,供氮浓度过高,则相反;与不施肥相比,作为分蘖肥施用可提高所有品种的饱粒重,作为促花肥或保花肥施用则相反,作为基肥、粒肥施用对饱粒重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而在分蘖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则使所有品种饱粒重显著下降;抽穗前15d至抽穗期遮光、缺水、遮光+缺水处理或抽穗前15d剪根处理均使饱粒重显著下降;适当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饱粒重的增加;结实期过早断水,饱粒重显著下降,而初穗期喷施“双增剂”(10mg/kg),饱粒重显著增加;扬稻6号、日本晴、武运粳8号和汕优63在不同栽培和环境条件下饱粒重的极差分别为6.69g、7.52g、3.79g、5.85g,最大增幅分别达28.28%、37.62%、15.12%、24.64%。  相似文献   
7.
作物免少耕栽培技术集保护性耕作与轻型栽培于一体,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农业技术体系。简要分析了江苏主要农作免少耕栽培发展背景及研究历程,阐述了江苏作物免少耕栽培主要技术模式、特点及推广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免少耕栽培技术应用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据此提出免少耕栽培技术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江苏水稻生产稳步发展,通过2011年和2012年江苏水稻生产情况,分析了水稻生产成效,指明了江苏水稻正在由籼稻向粳稻转变的发展趋势,粳稻从产量、产值都高于籼稻,是未来江苏水稻发展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江苏直播稻发展历程回顾、弊端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人工栽插、抛秧、机插秧、直播稻等几种稻作方式在江苏的应用情况,以及直播稻在江苏省的发展历程,对江苏省直播稻迅速发展的原因、生产中存在的弊端以及生产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江苏水稻生产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应提出了强化主推品种的展示宣传与推介、集中育秧模式的推广与普及、适用技术的集成研究与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培训与指导、水稻高产的整体推进与平衡创建等措施,以促进江苏省水稻持续稳定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