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抗性基因Pi对福建省稻瘟病菌优势菌群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是实现水稻抗瘟持久化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明确水稻24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的抗病性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首先分别采用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CO39近等基因系来鉴定2012-2015年间从福建省各稻区种植的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上采集的347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和致病型,再测定24个抗性基因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性。【结果】根据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菌株的抗感反应,可将供试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划分为6个群36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和ZC为主要种群,ZC15、ZD7和ZB15为优势生理小种。根据CO39近等基因系的接种结果,将供试稻瘟病菌划分为17个致病类型,其中I34.1为优势致病型。供试的24个抗性基因对347株福建省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不同,抗谱为9.80%~89.91%。其中,Pi-k~m、Pi-7(t)、Pi-9(t)、Pi-k~p、Pi-k、Pi-k~h、Pi-z~5和Pi-ta(1)等8个抗性基因的抗病性较强,抗谱均高于70.00%。【结论】说明这8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育种时可以考虑联合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这8个抗性基因对主要生理小种的抗谱和主要致病型的抗谱均值高于69.00%,与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抗谱吻合。说明利用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或优势致病型来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鲜食玉米小型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丝状真菌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明确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可以为鲜食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福州、莆田、漳州、南平和宁德5个地区采集的玉米病叶上典型的小型病斑(病斑长度5mm)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结果共获得103株单孢分离菌株。初步形态学观察后选取其中的8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发现有5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小斑病菌的形态特征相似;而另3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形态特征极其相似。8个菌株接种感病玉米品种后出现了与田间相似的叶斑病症状。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中有5个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2个菌株为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1个菌株为画眉草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eragrostidis。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为B.maydis、C.lunata和C.eragrostidis。其中C.eragrostidis引起玉米叶斑病在福建省属首次报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菌株对8个不同玉米品种的毒力表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以及腐霉利与福美双混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7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百菌清、异菌脲、腐霉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百菌清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52mg.L-1;腐霉利和福美双原药以5∶1、1∶3、1∶5混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1.44、124.22、128.46,均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腐霉利WP 562.5g.hm-2、25%啶氧菌酯SC 112.5g.hm-2、50%啶酰菌胺WG 300g.hm-2 3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4.
氮、钾、硅肥对水稻苗生长和抗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稻瘟病菌人工接种法,研究了氮、钾、硅肥5个不同用量对3个不同抗瘟水平的水稻品种幼苗生长及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的对照相比,增施氮、钾肥能明显促进水稻的生长,增加叶长和叶宽。氮肥用量与水稻品种特优627(R)、D奇宝优527(MR)和汕优63(MS)苗瘟病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钾肥和硅肥用量与品种汕优63苗瘟病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个水稻品种的叶宽与苗瘟病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增施氮肥有利于苗瘟的发生,而增施钾肥和硅肥能提高中感品种的抗瘟性。  相似文献   
5.
以捕捉孢子的方法观察设施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扩散的时间和空间动态,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在温棚内扩散是随机的,不同高度孢子捕捉量没有明显差异.番茄灰霉菌分生孢子扩散主要集中在白天,从8:00到20:00,孢子捕捉量占全天总量的88.4 % ,而8:00以前和20:00以后孢子捕捉量较小,仅占全天总量的11.6% ,每日10:00 后捕孢量开始迅速增加,而16:00 后明显下降以10:00~16:00 的捕孢量最多最稳定,1d中最大捕孢量出现在12:00~14:00 时.分生孢子捕捉量与对应田间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850,P〈0.01),因此通过捕捉分生孢子,并监测其扩散动态,预测番茄灰霉病的发生期及防治适期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2S、M76A、闽香A、明兴A、延源A、福丰5A和福香1A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抗病性;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苗瘟的抗病性及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的抗性频率。【结果】M76A、明兴A、延源A、福丰5A及福香1A对苗瘟的抗性频率均大于75%,其中M76A、福丰5A、福香1A对叶瘟、穗颈瘟也均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而明兴A、延源A较感叶瘟和穗颈瘟,12S、闽香A较感苗瘟、叶瘟和穗颈瘟;明兴A、延源A、福丰5A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I34.1、I24.1、I36.1和I35.1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高,而M76A、福香1A分别对I24.1和I36.1菌株的抗性频率较低,12S对I34.1和I36.1 2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闽香A对I34.1、I36.1和I35.1 3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结论】M76A、福丰5A和福香1A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较强,可作为抗瘟育种的候选亲本;明兴A、延源A、12S和闽香A则应与抗病性较强的恢复系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7.
番木瓜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起番木瓜(Carica papaya)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28~30℃;该菌在pH 3~11的范围内均可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5;分生孢子萌发对相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该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和形成;该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8.
为研发新型农用杀菌剂的活性物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镰刀菌酸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326.36、8.27mg·L~(-1),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0.17、222.93 mg·L~(-1)。此外,盆栽试验发现,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6.72%;而在水稻破口前7d喷施400mg·L~(-1)镰刀菌酸,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08%。  相似文献   
9.
2007年和2008年对福建省主要旱作马铃薯和大豆新品种抗病性室内鉴定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的12个马铃薯新品种中,对晚疫病表现为抗的品种有泉云3号和坝28,中抗的品种有克山和福克212;供试的9个大豆新品种中,对炭疽病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沪选25—19和农青1号。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对稻曲病菌生长及其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SA适合病菌生长.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 -30℃,最适温度均为28℃;pH 4-11适合其生长和萌发,最适pH均为6.病菌在PSB培养液中培养13 d的菌丝干重最大(16.48 mg·mL-1),培养9d的分生孢子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