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2.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亚基定量分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Fu等(1996)和Bean(1998)蛋白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对面粉细度、提取温度、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正丙醇浓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提取彻底,并且蛋白各组分间交叉污染较少,适于谷蛋白大聚合体亚基准确定量的提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选用200目的面粉,首先用0.25 mol/L乙二胺四乙酸钠盐在60℃下预处理1 h,然后再在60  相似文献   
3.
以黔麦7号和辐63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小麦幼苗白粉病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品种辐63在6 ℃就可被侵染,但不能扩展,适宜温度为14~22 ℃,最适为18 ℃左右,感病品种辐63在任何湿度下,白粉病都可完成侵染,但随着湿度的升高,发病率增高;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感病品种的白粉病始发期、盛发期变短,发病率升高,但变化不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大,且中低氮下,变化基本一致,随着光线强度的减弱,小麦幼苗白粉病的始/感发期变短,发病率升高,但变化不大.两类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抗病品种黔麦7号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现出了对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5.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活体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含有NptII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滴入小麦小花中进行小麦活体转化 ,通过对幼胚和成熟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初步筛选 ,并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进行分子水平鉴定。结果显示 ,在所试的 5个品种 (系 )中 ,获得转化植株效率为 2 .0 %~ 3 .2 % ,由此初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简便有效的小麦活体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辐射小麦幼胚诱发和筛选白粉病抗性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龙马 1号、临 85 - 14、 832 5 5 6×F6 3Fo、 836 1- 4×PH82 - 2 - 2Fo为材料 ,研究了小麦离体培养和辐射诱变相结合对其后代抗白粉病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射诱变和离体培养结合 ,能产生抗白粉病植株 ,杂合材料比稳定品种的诱变频率高 ,可选择的有益变异也高 ,尤其832 5 5 6×F6 3Fo材料 ,rSC1代选出 7株抗白粉病 ,其中 2株达高抗 ,抗白粉病单株的叶片变短变厚 ,叶色变深 ,并对株高有降低作用 ;而其千粒重大都下降 ,穗粒数的变化有增加的 ,也有减少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东省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不同年代)36份小麦主栽品种。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自60年代至今有逐渐上升趋势,峰值粘度以90年代的最高,粘度参数总体优于美国品种;降落值却低于美国品种;淀粉糊化参数变异系数与美国品种接近。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从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与形成时间分析以70年代、80年代的小麦品种较好,但与美国品种相比有很大差距。小麦的籽粒硬度指数自60年代至90年代呈下降趋势,现代品种则显著回升,达到历年代平均值最高点57 56。千粒重自60年代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值为47 4g,高于美国品种;出粉率为70 47%,比美国小麦品种低2个百分点;面粉白度平均值为77 67,比美国小麦品种平均值高3 4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麦白粉病菌的纯化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纯化白粉病菌的方法步骤,即四圃纯化白粉病菌.首先,构建繁殖圃,将播种小麦的土壤和盆子用 60 Co-γ射线灭菌,在超净工作台上, 用0.1%HgCl 2 将浸泡露白的小麦种子灭菌8~10 min,然后用重蒸馏水冲洗数次,播种在已灭菌的土壤中,待2~3片叶时,将白粉病菌种接种在叶片上.保湿24 h,保持温度(18±2)℃.第2步,构建初净化圃,灭菌同上一步,并用塑料帽罩住盆子,取繁殖圃的白粉病菌种,接种在小麦叶片上,待产生白粉病菌时,检查白粉病菌的生长情况,可再次初净化.第3步,构建纯化圃,将灭菌的种子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放于暗处,出苗后,移入光照培养箱中,光照每天10 h,温度为(18±1)℃,2~3片叶时,取初净化圃的新鲜分生孢子接种在叶片上,用新产生的分生孢子继续繁殖.第4步,构建鉴定圃,利用白粉病菌的专性寄生性,来鉴定纯化圃新产生的白粉病菌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苗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从Zenkteler等报道了六倍体小麦与玉米杂交形成圆球形幼胚的现象以来,D.A. Laurie发现,由于在最初的合子细胞分裂过程中,玉米染色体快速消失,结果形成了小麦单倍体幼胚,这样的幼胚活力很低,很快会退化消失。D. A.Laurie等用小穗培养法,从706个授粉后小麦小花中获得了47个单倍体幼胚,其中31个经胚抢救后成苗。由于产生的单倍体苗频率太低,难以用于小麦育种研究。为了提高单倍体苗获得率,扩大试验材料的基因型范围,我们探讨了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