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玉米开发利用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淑霞,徐占宏,于忠河(吉林市农科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向着高营养的方向迈进。甜玉米等这类高级营养食品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前几年,广州、深圳等地投放到港澳市场的青穗就很受欢迎。而且,甜玉米的食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按照Grifing4模式,分析11个糯玉米品种9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品种间和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法特6、平山、拉法3三个品种是优良的糯玉米高产育种的基础材料。糯玉米的遗传参数大小的趋势多半与普通玉米相近,但也有截然相反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40份玉米自交系的14个数量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了高产自交系的特征是雄穗较长,杆高、茎粗、叶子宽长、果穗粗大、行多粒多;自交系的产量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潜力,对其进行间接选择是有效的,其中通过对穗粗、行数、粒数的综合选择来提高单穗粒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糯甜杂交玉米的遗传规律及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论是:糯甜杂交玉米的F_1均为硬粒型,F_2按9(硬粒):3(糯质):4(甜质)的比例发生分离。本研究还表明糯甜杂交玉米作为特殊风味的青食玉米予以开发利用是大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和全姊妹轮回选择两种方案对玉米沈综(旅)C_1群体进行改良,根据调查、考种结果对各群体产量及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对群体的改良是有效的,半姊妹、全姊妹改良群体分别比沈综C_0群体产量提高28.7%和23.7%,达到极显著(0.01)和显著(0.05)差异水平,HC_2、FC_2两群体间产量差异没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半姊妹改良方案较全姊妹改良方案的实际遗传增益大,二者分别是11.72%和7.37%,其预期遗传增益分别为3.42%和4.27%。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群体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有差异,其贡献大小也不尽相同,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尤其是半姊妹轮回选择导致群体的遗传变异更趋狭窄。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分析对玉米品种评估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对玉米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进行多种性状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两种综合评估方法其评判结果基本相同,只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1990~1992年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晚熟组)6个杂交种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与杂交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是对玉米进行科学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产育种仍然是当前玉米的主要育种目标。本文利用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通径分析,将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部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从而明确其在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便为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