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33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4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5’)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了茎秆中木质素的发生、分布与沉积规律。结果表明,苜蓿茎秆中木质素的分布与生长部位密切相关,在茎秆顶端初生维管组织中仅木质部有木质素分布,随节间下移,木质素开始在初生韧皮纤维、次生木质部和髓射线中大量沉积;茎秆中存在G、S两种木质素,S木质素的发生迟于G木质素;在维管束之间,两种木质素均以"厚角组织处维管束→厚角组织间维管束"的模式沉积,但在维管束内,木质素沉积表现出异质性,G木质素沉积模式为"初生木质部导管→初生韧皮纤维→次生木质部和髓射线";S木质素沉积模式为"初生韧皮纤维→次生木质部和髓射线→髓薄壁细胞"。分析认为,紫花苜蓿茎秆中木质素特殊的沉积模式可能是其对北温带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和植物矿物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川  张浩  王宗礼  张英俊 《草业科学》2018,35(6):1332-1342
为了解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和植物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导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对呼伦贝尔草原不同地区草地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Fe、Na、Ca、K、Mg、Mn、P、Zn、V、Cr、B、Ni、Cu、Co和Sn,其中Ca的变异性最强,K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Ca、K、Mg、P、Fe、Na、Sn、Mn、Cr、B、Zn、Ni、Cu、V和Co,其中Na的变异性最强,Ni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Co的含量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Mg、P、K、Mn和Cu的含量只能满足或部分满足家畜基本生长发育的需要,Na和Zn的含量无法满足家畜的需要,而植物中Fe的含量对家畜可能是过量的。放牧和割草利用对草地土壤中矿物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放牧显著提高了植物中P、Fe、Na、V、Co、Mn、Cu、Zn和Cr的浓度(P0.05)。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常见的20种植物中,Ca在蓬子菜(Galium verum)中含量最高,在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中含量最低;Mg在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中含量最高,在针茅(Stipa capillata)中含量最低;Mn在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中含量最高,在马蔺(Iris ensata)中含量最低;Zn在针茅中含量最高,在披针叶黄华中含量最低。针对家畜营养需求,采用适宜的草地利用方式、牧草品种和矿物元素补饲措施,有利于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渗灌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本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杨柳青公司紫花苜蓿‘艾迪娜’(M.sativa L.‘Aidina’)试验地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渗灌次数(0次、1次、2次、3次)对苜蓿出苗期不同土层深度及管距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深度,pH最高值均出现在管上,较CK升高了8.21%和8.68%,最低值都出现在管中,较CK降低了2.70%和3.37%;2水和3水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层深度及不同管距位置的pH值(P0.05)。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溶性盐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且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较CK分别增加了83.26%和96.34%;不同土层深度,2水的水溶性盐含量平均值都低于1水和3水;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管中。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解性氮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管中,较CK分别增加了112.68%和34.48%。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多,0~10cm土层深度不同管距的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不同土层深度及管位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水显著提高了各位置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渗灌2次比较好,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较低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利于苜蓿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
一、土壤肥力充足、pH值适合.紫花苜蓿对土壤的pH值反应很敏感,pH值大于6.5,呈中性的土壤最好.如果苜蓿种植在pH值小于6.0的土壤中,就必须撒石灰获得较好的苜蓿植株和维持其生产性能,因为石灰质地的种子包衣能够提高种子周围微气候的pH值.pH值如此重要,是因为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都是在pH值呈中性的时候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Qingshui’)与‘WL168’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WL168’)的杂交后代选育系RSA-01,RSA-02和RSA-03为研究对象,于种植第5年对其表型特征及生理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RSA-01,RSA-02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WL168’(P<0.05),而RSA-03显著高于‘清水’;RSA-02,RSA-03茎粗显著高于‘清水’和‘WL168’,而茎叶比均低于‘清水’;各形态指标中,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且RSA-03值最小,为2.17%;通径分析表明,RSA-01,RSA-02和RSA-03的茎叶比、茎粗与其地上生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49和0.709,-0.700和0.422,-0.858和0.189,茎叶比、茎粗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关键因素;RSA-01,RSA-03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清水’和‘WL168’。与亲本‘清水’相比,RSA-03的地上生物量和茎粗都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但其抗逆性减弱,该研究结果为后期产量改良及抗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显著增加了0~30cm土层有机质含量,RG和TG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2)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氮含量和20~30cm土层速效氮含量,而降低了0~1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3)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0~30cm土层全磷和速效磷含量;(4)不同模式放牧对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总体上,NG,RG和TG高于CG;NG,RG和TG降低了0~1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而显著增加了10~30cm土层速效钾含量。连续放牧使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而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的养分含量,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覆盖材料和沟垄比对燕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改善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状况和提高降雨资源利用率,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布置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无覆盖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垄作(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无覆盖土垄)及垄作不同沟垄比(60 cm∶30 cm、60 cm∶45 cm和60 cm∶60 cm)对燕麦土壤贮水量、干草产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同一覆盖处理的平均值而言,土壤贮水量的排列次序为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土垄平作,在同一覆盖处理下,土壤贮水量随沟垄比减小而增加。土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降低12%、18%和27%;生物可降解膜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提高5%、4%和14%;普通膜垄燕麦的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平作分别提高7%、9%和23%。就大多数情况而言,燕麦干草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沟垄比减小而减小。对垄宽和实际籽粒产量的回归分析表明,当沟垄比为60 cm∶38 cm时,普通膜垄的燕麦实际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2 213 kg·hm-2;当沟垄比为60 cm∶34 cm时,生物可降解膜垄的燕麦实际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2 114 kg·hm-2。平作、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普通膜垄燕麦经济效益分别为5 194元·hm-2、4 557元·hm-2、4 889元·hm-2和5 637元·hm-2。从燕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环保等方面考虑,在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沟垄集雨种植燕麦,覆盖材料应采用生物可降解膜,沟宽∶垄宽为60 cm∶34 cm。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进行了2年4个点的甜菜覆膜直播栽培(CK)、甜菜纸筒育苗平地移栽、甜菜纸筒育苗覆膜移栽、甜菜纸筒育苗起高垄移栽4种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后3种种植方式,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除了纸筒育苗覆膜移栽的含糖率低于覆膜直播外,均比对照增产增糖。农户种植纯收入比覆膜直播增加1095-3315元/hm^2,企业效益除纸筒育苗覆膜移栽低于覆膜直播.其它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姚新春  师尚礼 《土壤通报》2007,38(3):457-462
通过盆栽法模拟田间土壤的干湿交替变化过程和强度,研究了寒区旱区间歇性干旱条件对接种根瘤菌(Rhizobia)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龄苜蓿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N、速效K和速效P含量,而对土壤pH和全P含量影响不大,间歇性干旱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全N、有机质、全P、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且土壤养分下降量总体上为有机质>全P>全N>速效K>速效N>速效P;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土壤全P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量与干湿交替间隔周期呈显著直线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的下降量与干湿交替间隔周期呈显著直线负相关(P<0.05);当干湿交替间隔周期相同时,土壤全N、全P、速效N和有机质含量的下降量,5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大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而土壤速效K和速效P含量的下降量,5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小于8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豆禾混播和间套作的逐渐普及,混合饲草品质的近红外检测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国内还缺乏适宜于检测混合青贮饲料的近红外模型。本研究采集了苜蓿玉米套作系统的青贮饲料样品,并尝试使用玉米青贮的近红外模型预测此类青贮玉米和少量苜蓿混合青贮饲料的化学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只有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的预测精度达到要求,其他化学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指标均不适宜直接用青贮玉米的模型预测。提示在实践中亟需建立豆禾混合饲草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青贮饲料模型发酵品质指标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