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间作对红壤旱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棉花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棉花产量、改善品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棉花单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了棉花与大豆、玉米和甘薯间作对棉花株高、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可提高棉花第一果枝高度和第一果枝节位;促进棉花株高、果枝数、真叶数的增加;可增加棉花成铃数,特别是提高伏桃比例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可降低马克隆值和提高断裂比强度从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棉花间作甘薯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用艾氟迪(AFD)600ml/hm2在棉花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棉株中部的主茎、分枝和叶背,分析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以研究鄱阳湖棉区中等肥力条件下AFD的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艾氟迪(AFD)600ml/hm2均能有效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能够促进花芽分化、减少赘芽,增加单株果节数、促使棉花成铃集中并能改善棉花纤维品质,但略使衣分降低。  相似文献   
5.
据山西省襄汾县农技中心朱宝兴、高许丽等撰稿。山西临汾地区植棉状元周小泉面对灾害频繁,棉花种植面积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10余年来,坚持每年植棉10亩,单产稳定在100~125g,在他科学植棉中最主要一条就是科学地进行叶令化控,方法是:生育期间当主茎7—8片真叶时,用缩节安7.5—15g·hm(-2),兑水375kg均匀喷雾,主茎11—12片真叶时用缩节胺22.5~30g兑7K525kg进行第2次喷雾;主茎16—17片真叶时用缩节胺30g兑水750kg进行第3次喷雾,主茎19~20片真叶期用缩节胺30~37.5g兑水750kg进行第4次喷雾。同时在化学调控的前提下,将花…  相似文献   
6.
7.
通过从黄河流域棉区引进5个熟性存在差异的棉花品种在江西九江地区常规种植,探讨其熟性差异对生育期、光合效能、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除缓苗期则各品种的生育期是种植地比原产地缩短,且原产地生育期越长缩短越明显;(2)盛花期和吐絮期地上部分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比值与熟性间(生育期)均有不显著的正相关(0.814,0.717),以吐絮期其值为1.4~1.6有利于籽棉产量提高;(3)生育期与籽棉产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0.922),盛花期营养与生殖器官的比值与籽棉产量显著正相关(0.909),吐絮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总质量与籽棉产量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0.972),且吐絮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质量均与籽棉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0.907,0.892);(4)在江西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模式下,以产量为目标,向黄河流域棉区引种应该引原产地生育期在130 d左右的中熟棉或早中熟品种较好;对轻简化栽培、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春夏季直播、地膜覆盖直播等特种栽培模式,以效益为目标,应引进早熟棉。  相似文献   
8.
《棉花科学》从创刊以来就是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新闻出版部门期刊资料库的法定馆藏资料交送单位,为了确保国家图书收藏资料的完整性和中华民族文化保存,《棉花科学》编辑部非常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样刊及时、完整地送达。为此,国家图书馆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棉花生产的情况,指出了在棉花生产中存在的机械化程度低、病虫害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劳动力不足、生产规模小、农技服务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发展棉花生产的思路和目标,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有步骤地推进植棉机械化、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间套作、提高棉花产业化水平、加快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江西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必须进一步重视和改进棉花质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生产的原棉数量不能满足纺织工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只适合纺中低档纱,纺高档优质纱需要配额进口,从而造成近几年进口数量骤增。其中,严重影响到棉花质量方面的主要问题有高品质原棉缺乏、品种多乱杂、霜后和僵烂花比重较大、收购不能体现优质优价、“三丝”问题突出等。农业部办公厅在关于2006年发展棉花生产的意见中,提出要“着力改善棉花纤雏品质”,要在调优品种结构、推进规模种植、全程控制“三丝”等方面做出努力。作者认为还应在规范流通市场、改进检验手段标准、合理栽培措施等方面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原棉质量,以不断满足棉纺工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