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通过田间抗旱鉴定试验,采用模糊函数法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通过品比试验研究各组合的丰产性,结果表明:411×18599、苏11×449、79-1E×S7913、交51×411、5311×449、5311×S1-1、18599×1125、交51×5311、411×S1-1、S1-1×449和79-1E×449等组合的抗旱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好,抗旱性在Ⅲ级中抗以上,产量达80907.70 kg/hm2,是抗旱高产杂交组合,可以在生产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作物抗旱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作物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防旱抗旱手段的提高。利用作物抗旱剂,通过化学调控的方法,调节和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增强作物在水分胁迫逆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植株耐旱性,为作物抗旱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作物抗旱剂应用在小麦、水稻、玉米、烟草、棉花、马铃薯及蔬菜等农作物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抗旱增产效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作物的抗旱性、抗旱剂及其在提高农作物抗旱性上的应用效果与生理基础,并阐述了作物抗旱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秋风"频发地区杂交水稻抗寒性品种(组合)的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中阳  廖景容  白慧英 《种子》2004,23(5):54-56
针对近年来秋风发生频繁,造成杂交水稻大面积减产,选用推广抗寒性强的品种(组合)、确保用种安全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引进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及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组合)的抗寒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金优431、黔优18、Ⅱ优838、汕优联合2号等耐寒性强,适于秋风频发地区品种布局中选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不同杂交组合抗旱性、丰产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3年通过田间抗旱鉴定试验 ,采用模糊函数法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的抗旱性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鉴定评价 ,2 0 0 4年进行品比试验研究 ,比较分析各组合的丰产性。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之间除抗旱性表现不同外 ,产量也达到了极显著差异 ,其中S1 1× 411、411× 79 1E、S1 1× 112 5、79 1E× 411、S1 1× 79 1E、79 1E× 185 99、79 1E×S1 1、S1 1× 5 3 11、S1 1×S7913的抗旱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好 ,抗旱性在Ⅲ级中抗以上 ,产量达 942 0kg/hm2 以上 ,是抗旱高产杂交组合 ,可以在生产上加以应用 ;而 185 99×苏 11、185 99× 44 9和S1 1×苏 11的抗旱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差 ,生产上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抗旱鉴定试验,采用模糊函数法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通过品比试验研究各组合的丰产性,结果表明:411×18599、苏11×449、79-1E×S7913、交51×411、5311×449、5311×S1-1、18599×1125、交51×5311、411×S1-1、S1-1×449和79-1E×449等组合的抗旱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好,抗旱性在Ⅲ级中抗以上,产量达80907.70kg/hm2,是抗旱高产杂交组合,可以在生产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作物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防旱抗旱手段的提高。利用作物抗旱剂,通过化学调控的方法,调节和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增强作物在水分胁迫逆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植株耐旱性,为作物抗旱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作物抗旱剂应用在小麦、水稻、玉米、烟草、棉花、马铃薯及蔬菜等农作物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抗旱增产效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作物的抗旱性、抗旱剂及其在提高农作物抗旱性上的应用效果与生理基础,并阐述了作物抗旱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清镇市这样中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生产常常遭受低温天气的危害,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俗称“秋风”)影响而造成减产,选用抗冷性强的高产水稻品种能起到抗逆穗产的作用。通过在清镇市两年的引种示范试验表明。筒优202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高产优质抗冷的特性。实践证明该新品种可在该市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有望能成该地区水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