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05年)和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2006年),以滇杂31、滇杂32、滇杂35为试验材料,以品种、秧龄、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栽插密度为试验因素(研究内容),对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施氮量、秧龄、密度4个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施氮方法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影响大小排序是施氮量>秧龄>品种>施氮方法,秧龄与密度交互效应>秧龄>密度.各因素对滇型杂交粳稻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来实现,对结实率影响较小,除品种因素外,施氮量、秧龄对千粒重会产生一定影响.提出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适宜秧龄35~40 d;每公顷施纯氮270 kg,氮肥宜重底早追;每公顷栽30万穴,每穴插1~2个基本苗.  相似文献   
2.
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云南省保山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总产均居全市粮食生产首位,搞好水稻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水稻生产技术,对稳定我市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随着高产新品种的扩大应用,耕作制度的改变及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的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滇杂32"单产超14.9t/hm2分蘖成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14.902t/hm 2。攻关田分蘖成穗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2高产需要较多的有效穗(469.7万穗h/m 2)和较高成穗率(83.30%);分蘖成穗的经济产量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88.86%,又以一、二次分蘖成穗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33.32%和42.96%;单株经济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95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0.3406)、穗实粒数(0.3512)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了滇杂32高产栽培的重点是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和成穗;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获取最大群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滇杂32在云南保山的种植表现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杂32系由云南农业大学育成的粳杂新组合,本文总结了滇杂32在云南省保山市的种植表现和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高原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秧龄和密度的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探讨该品种在保山市适宜区种植的最佳秧龄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秧龄、密度及秧龄与密度的互作均达极显著差异.以秧龄30天、密度30.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以秧龄45天、密度22.52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低.对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有效穗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产量随秧龄的增大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对保粳杂2号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其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穗长(0.458 2)、有效穗(0.198 5)、穗实粒数(0.183 5)、茎蘖总数(0.114 0)、株高(-0.023 9)、千粒重(-0.208 8);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0.958 3)、有效穗(0.822 9)、株高(0.090 3)、茎蘖总数(0.065 0)、穗实粒数(0.036 4)、千粒重(-0.094 3)。提出了保粳杂2号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合理调控、提高群体质量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高原籼粳交错区气候生态的立体多样性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是一条成功的高效途径.分析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质量风险形成原因,提出了种子质量控制技术,简要阐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纯度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岫糯3号粳糯新品种是用云香糯/京国621//京国621的中间材料作母本与岫136-1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糯性强、优质、高产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育成并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常规粳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全生育期、有效穗、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0.603 4)全生育期(0.334 3)穗长(0.236 7)千粒重(0.206 2)株高(-0.369 3)穗实粒数(-0.319 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有效穗(1.445 8)、穂实粒(0.737 5)、穂长(0.556 7)、千粒重(0.401 2)、株高(-0.143 9)、全生育期(-0.215 2)。研究结果对高原粳稻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近几年由保山市农科所选育,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均较好的品种是岫粳19号,其次是岫粳21号,影响常规粳稻品种品质提升的主要因子是垩白,建议在进一步的品质改良研究中主攻垩白粒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