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利用捕食性天敌防虫水稻上的捕食性天敌有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青翅蚁形隐翅虫、双斑青步甲、捕食菅蓟马等。如黑肩绿盲蝽和尖钩宽黾蝽是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主要捕食卵和低龄若虫。一头尖钩宽黾蝽成虫一天可取食一龄飞虱若虫4.2头或3龄若虫2.2头  相似文献   
2.
Ⅱ优明6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62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62是三明市农科所新育成的抗稻瘟病、高配合力、强恢复力恢复系,Ⅱ优明62于2004—2005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a区试平均产量达718.5kg/667m^2,比对照增产9.94%,2a均居参试组第1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1.63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6%,居第1位。表现高产、抗病、米质较优、适应性广,于2006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Ⅱ优90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本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恢复系明恢907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907是来自多系1号与明恢86杂交后代,经多年多点稻瘟病鉴定筛选出的抗稻瘟病、配合力好的新恢复系。Ⅱ优907经福建省两年区试表现性状整齐,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Lundlad)属半翅目Hemiptera,宽黾蝽科Veliidae,是稻飞虱成虫、若虫期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目前,对该虫的研究,主要是与其耐饥性和生殖力以及不同猎物对其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影响的一些研究。而对于以不同水稻品种上猎物为食的尖钩宽黾蝽,是否会因猎物质量的不同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迄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明糯优6号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选的光身糯稻两系不育系明糯S-1与常规糯稻荆糯6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糯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后期抗寒性好、品质优、转色佳等特点,201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晶种审定.介绍了明糯优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特优884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明恢884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穗大粒多,中抗稻瘿蚊等特点,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区域性(三明)审定.介绍了特优884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 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 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 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 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 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Ⅱ优907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本所选育的抗病优质恢复系明恢907配制而成的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907是来自多系1号与明恢86杂交后代,经多年多点稻瘟病鉴定筛选出的抗稻瘟病、配合力好的新恢复系。Ⅱ优907经福建省两年区试,表现整体整齐,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等优点。2008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8018)。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产、优质、抗病晚稻新组合Ⅱ优明62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通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雄性不育是植物界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迄今已在43个科162个属617种植物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其中包括水稻、谷子、小麦、油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水稻雄性不育的最早报道出自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国内外相继发现了许多不同遗传类型的水稻雄性不育材料,绝大多数为隐性核不育,包括目前杂交水稻上应用的核质互作不育、光温敏隐性核不育以及用于水稻轮回选择的单基因隐性核不育,极少数为显性核不育。迄今仅报道了5份水稻显性核不育材料,即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低温敏显性核不育水稻等。水稻显性核不育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水稻种质资源及其遗传理论研究,而且为水稻的遗传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仅就1978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遗传理论、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