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由椪柑试管实生苗切取的外植体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野生型菌株B_6S_3在28±1℃且黑暗的条件下共培养,3天后,将感染的外植体置于附加500mg/l羧苄青霉素的无激素MT培养基上。2周后,叶片、茎段和子叶产生出瘤组织,频率分别为60.0%、4.6%和20.8%,而对照不产生瘤组织。通过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生长和章鱼碱的产生鉴别和确认转化组织。结果证明,T-DNA编码的激素合成酶基因和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已在碰柑转化组织中得到了转移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基因在花椰菜愈伤组织的整合与表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利用双元载体系统,通过土壤根癌农杆菌A281和B6S3菌株的介导,将B.t. aizawai 7-29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我国栽培花椰菜品种瑞士雪球,得到转基因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Southern分子杂交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已整合到花椰菜基因组中。用组织化学法检测GUS活性,观察到愈伤组织的转化细胞呈蓝色,由于B.t.杀虫蛋白基因与GUS基因翻译融合,GUS基因的表达为杀虫蛋白基因在花椰菜组织中表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王翠平  华学军  林彬  刘爱华 《作物学报》2017,43(10):1480-1488
以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及其二倍体祖先白菜(B.rapa)和甘蓝(B.oleracea)为对象,研究了脯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5CS和OAT的进化命运以及各自不同祖先来源的同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中P5CS基因和OAT基因和其二倍体祖先的相对应基因高度同源;进化上,和二倍体亲本相比甘蓝型油菜P5CS2基因发生了1个拷贝的丢失,而OAT基因没有基因丢失现象;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来自二倍体亲本白菜和甘蓝的P5CS2和OAT同源基因在所有检测器官中均表达,没有发生基因沉默;但是它们可能发生了亚功能化,不同祖先来源的2个P5CS2同源基因存在较弱的偏向性表达,不同器官的同源基因表达模式稍有不同;而OAT基因明显偏向于表达来自于甘蓝祖先的同源基因,OAT的2个同源基因的不同器官表达模式基本一致;盐胁迫处理后,来自于甘蓝的BnaC.P5CS1.d表达量显著高于来自于白菜的Bna A.P5CS1.a,表明盐处理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偏向性表达BnaC.P5CS1.d。甘蓝型油菜的脯氨酸合成基因Bna A.P5CS1.a、BnaC.P5CS1.d及Bna A.P5CS2.a、BnaC.P5CS2.c的盐诱导表达模式均基本保持了亲本来源基因的特征。以上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祖先相比,甘蓝型油菜中脯氨酸合成基因序列和表达模式均存在高度保守性,这可能说明了脯氨酸积累在进化上对植物的有利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