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慈溪县传统的棉田耕作制度是,冬作春粮(大小麦、蚕豆)与黄花苜蓿间作,夏作棉花与春粮套种的两熟栽培制度。六十年代间作绿肥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85%左右。棉花产量高且稳定,平均皮棉亩产113.7斤。七十年代以来,绿肥面积不断减少。1982年统计,全县棉田绿肥面积6.63万亩,只占棉田总面积的16.64%,亩产鲜草量在千斤以下,棉田有机质肥料严重不足。绿肥面积迟  相似文献   
2.
3.
我县棉田历来采用粮棉两熟套种的耕作制度,冬种绿肥及豆科作物,保证了粮棉高产稳产。从一九五七年起,全县四、五十万亩棉花曾多年平均亩产超《纲要》,最高的一九六五年达到154斤。春粮稳定在200斤左右,最高年份也超过303斤。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棉区原有的耕作制度在新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少新的矛盾。如许多社、队冬作行距缩小,春秧密植程度增加,春粮产量虽有提高,但却使套种的棉花荫蔽加重,不利出苗与棉茁早发,使开花结铃推迟,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的地膜棉发展较快。1984年种植面积达19.83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8.50%。为了探索不同颜色地膜的性能和对棉花的增产作用,我们选择了六种不同颜色的地膜,于1983年和1984年在慈溪县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