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系杂交籼稻品种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模式CF(基肥∶分蘖肥∶穗肥=7∶3∶0)、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1(基肥∶分蘖肥∶穗肥=7∶0∶3)、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_2(基肥∶分蘖肥∶穗肥=3∶3∶4)以及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研究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比较,常规施氮和氮肥后移处理增加了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与CF处理比较,AF_2处理略微增加了水稻产量,增幅为2.9%~8.7%。穗部性状方面,与常规施氮处理比较,氮素后移处理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差异不显著,但AF_2处理的穗长和单穗干重明显增加,AF_2处理单穗干重低于5 g的穗子比例明显减少,而大于5 g的穗子比例显著增加。此外,AF_2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CF处理显著增加,后期生长优势明显。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后移的AF_2处理有利于大穗形成,同时个体穗部性状得到改善,花后群体生长优势明显,但因有效穗数不足而较常规施氮模式CF的增产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t\t\t\t\t目的\t\t\t\t\t探明机插杂交籼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生产对氮素后移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t\t\t\t \t\t\t\t \t\t\t\t\t方法\t\t\t\t\t以三系杂交水稻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处理N1、不同氮素后移处理N2、N3、N4和对照处理CK,比较叶面积指数(LAI)、粒叶比、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的关系。\t\t\t\t\t \t\t\t\t \t\t\t\t \t\t\t\t\t结果\t\t\t\t\t较CK处理,施氮处理提高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增加。不同氮素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4>N3>N1>N2。较N1处理,不同氮素后移降低了抽穗期LAI,渝优7109的N4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较N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4)增加渝香203颖花叶比、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为10.2%、25.0%和29.3%,增加渝优7109分别为17.4%、18.5%和19.2%。较N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4)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低,而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作物生长速率明显增加,群体花后光合优势明显,生物产量显著提高。\t\t\t\t\t \t\t\t\t \t\t\t\t \t\t\t\t\t结论\t\t\t\t\t氮素后移处理(N4)通过适度减小机插杂交籼稻花前物质生产而增加花后作物生长速率和生物产量,提高粒叶比,在一定有效穗基础上增加了每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t\t\t\t\t\t\t\t\t  相似文献   
4.
渝恢9341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用辽粳294为母本与恢复系渝恢7109杂交,后经体细胞培养技术和多年系谱选择育成的优质红米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米质优、种皮红色、恢复力强等特点,2018年11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恢复系与渝802A配组的杂交组合渝优红9于201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相似文献   
5.
 以粳粳交组合秀水79/C堡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Mapper 2.0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基于逐步回归线性模型的QTL IciMapping 3.0软件的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和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多区间作图回归前进选择法(MIMR)等3种定位方法,对整精米的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7个米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具有加性效应的QTL (A QTL)有5个,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A QTL有2个,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A QTL有23个。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A QTL个数分别为5、9和28,单个A QTL贡献率为0.89%~38.07%。MIMR检测到的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 (E QTL)在另2种方法中都未被检测到。MCIM 和ICIM同时检测到的E QTL有14对,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E QTL有142对。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E QTL对数分别为25、141和4,单对E QTL贡献率为2.60%~23.78%。在秀堡RIL群体中,粒长和垩白度的变异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长宽比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为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同等重要。两种及以上方法同时检测到的QTL可靠性高,可用于改良杂交粳稻米质。  相似文献   
6.
介绍重庆宜机化地区杂交水稻机械直播的高产示范效果,总结提出了选择高标准农田、高质量整地、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适期精量播种、高效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一整套杂交水稻高质高效机械直播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9-2020年在重庆市永川区实施的杂交水稻淹水直播技术示范,对比分析了在淹水直播技术下水稻的产量、生育期、群体LAI表现及节本增收效果,总结提出了以“适宜品种、适当催芽、适量播种、适度淹水”为核心的“四适”关键技术,及底肥后移、控氮增钾、够苗晒田、化控防倒等配套技术,该技术入选重庆市2020年农业优质绿色高效主推技术模式。建议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水稻种植大户积极做好技术示范推广,进一步扩大水稻淹水直播技术在重庆地区的推广应用面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头季水稻的刈割时间对青贮饲草产量、品质和再生稻产量的影响,以黄华占、渝香203和渝香优8133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头季稻倒4叶期、倒2叶期和齐穗期3个刈割时间处理,分析各处理头季稻饲草产量、青贮饲草营养化学和饲用品质及再生季水稻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头季全株青贮饲草产量和干饲草产量随刈割时间推迟呈显著增加趋势,至齐穗期达到最大值,各品种饲草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渝香优8133、渝香203、黄华占。推迟刈割时间,黄华占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而渝香203和渝香优8133呈增加趋势,至齐穗期达到51.3%~52.7%。推迟刈割时间,头季饲草粗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灰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再生稻产量表现为倒4叶期刈割处理最高,齐穗期刈割处理最低,各品种产量表现为渝香优8133>渝香203>黄华占。综上所述,如以收获再生稻稻谷为主,头季稻宜在倒4叶期刈割,如以提高饲草—再生稻两季总体效益为目标,头季稻宜在齐穗期刈割。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了2006 ~2015年国审水稻品种情况.10a间平均每年审定49.4个品种.在品种结构上,三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两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快速增长;科研院校选育的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以种业公司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主要模式.在品质结构上,审定的常规稻品种优质率较高,杂交稻优质率呈下降趋势,品质改良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