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安庆地区自1955年改种双季稻以来,双晚产量一直徘徊在200~250公斤之间,遇上低温年(如1980年)平均亩产还不到150公斤,产量低而不稳,这是长期存在的实际问题。从1980年开始利用北种南移,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的普遍规律,更新双晚品种。先后汇集了夕波、盐狩、科寒、福雪、胜利波、石狩、盘锦等10个品种,采用超短秧龄迟栽试验,以晚粳105老秧迟栽作对照,经4年筛选出吉  相似文献   
2.
<正> 稀播培育壮秧,是提高晚稻单产的基础;但单纯强调稀播而不相应减少栽插本数,就必须扩大秧田面积,减少早稻面积和复种指数。过去采用的“两段育秧”和“抽条留苗”办法,因技术性较强、费工较多,在大面积实践中还受到一些限制。近几年来,随着杂交稻的推广,稀播细本栽培法已为广大农民所掌握,如能应用于常规晚粳,不仅便于推广应用,而且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稀播壮秧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沿江地区的后季晚稻,大都栽插偏迟熟的常规晚粳.因其对光照敏感,生育期较长,不易早穗,增产潜力较高.但由于抽穗期偏迟,往往易受寒害.为了摸清影响成穗、结实的主要因素,1980~1982年连续对后季晚粳农虎6号的叶节、分穗、成穗,进行了比较仔细的观测,结果如下. 一、叶节和分蘖农虎6号作后季晚粳栽培,全期可发生15—18片真叶;一片叶子一个节,叶片发生愈多,节位愈多,分蘖的节位也相应增多.三年观测表明: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影响叶片发生数目的主要因素是秧田播种量的大小.秧田播种量愈小,全期出生叶片愈多;播量愈大,全期出叶数愈少.在秧田期间叶数常在15—18片之间仅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直线回归、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杂交粳稻秧苗地上部分体积与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关系,得出了秧苗地上部分体积(V)与苗高(y_1)单株绿叶数(y_2)登基宽(y_3)单株分蘖数(y_4)单株地上部干物重(y_5)及产量(y)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_1=20.359+3.478V,r_1=0.930~(**)y2=2.890+0.984V,r_2=0.902~(**);y_3=0.622+0.177V,r_3=0.949~(**);y_4=-0.052+0.227V,r_4=0.739~(**);y_5=-0.086+0.141V,r_5=0937;y=9.560+0.210or0.738.;秧苗素质与秧苗地上部分体积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犷二一3 .2553+0 .0723:一0.0081:+3.1177夕:+0.0043夕'+1.3976挑。用以上直线回归方程对秧苗素质进行预测,方法简便易行,数值准确可靠,为从事水稻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很大方便。水稻的秧苗素质,是衡量秧苗壮弱的标推,其主要包括苗高、单株绿叶数、茎基宽、单株分孽数及百苗干重等。在多年科研实践中侧定秧苗素质时,偶然发现秧苗地上部分体积 (以下简称秧苗体积)与秧苗素质之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而常规测定秧苗素质特别是平均单株干物重,须经日晒或烘干,花费时间较长,且需一定的能源和设备,如能从测定体积来间接衡量其干重,则方法简便,立时可以测得结果。因此,今年结合杂粳的高产栽培试验对秧苗素质认真进行了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回归及相关分析,期望能为用秧苗体积来间接测定秧苗素质及预测产量,提供若干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