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有机微量元素对蛋鸡矿物元素沉积和排泄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25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粮按照NRC(1994)推荐量添加无机微量元素(inorganic trace element,ITE),试验1、2和3组饲粮分别按照NRC(1994)推荐量的60%、80%和100%添加有机微量元素(organic trace element,OTE)。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血液铜和锌含量及试验2、3组血液铜、锌、锰和胰脏锌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鸡蛋锌、锰和铁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和2组粪便铜含量及试验1组粪便锌、锰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2组粪便锰含量和试验3组粪便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液、肝脏、胰脏、胫骨和鸡蛋钙、磷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有机微量元素能够促进铁、铜、锌、锰在蛋鸡体内和鸡蛋中的沉积,降低相应元素的排泄,并以NRC(1994)推荐量的60%添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 T6SS)是革兰阴性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分泌装置”和“杀伤机器”,其功能是将细菌毒素输送至原核或真核细胞中从而抑制/杀灭它们。T6SS在沙门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独立编码5套T6SSs(T6SS-1~T6SS-5),分别由沙门菌毒力岛6(SPI-6)、毒力岛19(SPI-19)、毒力岛20(SPI-20)、毒力岛21(SPI-21)和毒力岛22(SPI-22)编码。T6SS参与沙门菌的种间竞争、生物被膜形成、金属离子摄取运输以及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在沙门菌生活周期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沙门菌T6SS组装、基因组结构特征以及分泌调控网络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沙门菌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菌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L24,C.L24)产蛋白酶的活性,试验对其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探索。采用Folin酚法测定酶活,分别对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等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丁酸梭菌C.L24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膏,最佳培养液起始pH值是7.0,最佳培养温度是37℃,最佳接种量是2%,最佳培养时间是48h。在此条件下,C.L24产蛋白酶的酶活最高可达68.35U/mL,比优化前蛋白酶活提高了39.92%。  相似文献   
4.
应用RT PCR技术从新城疫病毒洛阳分离株中扩增HN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 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新城疫分离株HN基因片段长度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糖基化位点,12个半胱氨酸残基;与国内外的14株新城疫毒株HN基因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6.4%~98.5%和87.8%~98.3%;与标准毒株Lasota和Clone30的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性较大,而与天津分离株和云南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基本属于同一基因群。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病(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DV)早期感染雏鸡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与肿瘤病。MDV以水平传播为主,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高致病率以及高致死率等特征,给全球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依赖MD疫苗免疫预防,近50年来在MD疫苗广泛使用和持续免疫压力下,MDV毒力不断增强,部分毒株已突破现有商品疫苗的免疫保护。尽早对MD疑似病例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可为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挽回部分经济损失提供重要依据。经典的诊断方法已难以满足当下对MD病例快速诊断的需要。本文重点对近十年中新建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多重PCR及液相芯片等在MDV检测和MD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建立用于MD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早期诊断和流行毒株分型鉴定的鉴别诊断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CH-1株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进行部分酶切消化,纯化回收1.0~6.5 kb片段,用T4DNA连接酶将回收片段与经BamH酶切并去磷酸化的ZAP Express载体进行连接,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经测定包装滴度为5.23×106pfu/mL,蓝白斑筛选重组率为96.8%,表明已成功构建血清1型RA CH-1株部分基因组文库。在此基础上以RA抗血清为抗体探针进行免疫筛选,获得3个阳性克隆,经多次重复筛选后再体内删除,得到含有插入片段的质粒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GenBank登录号:DQ151838)含有1个编码369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是尚未见报道的RA基因序列,并且存在多个预测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乳酸杆菌与中草药合生元对1~35日龄艾维因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生元组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但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0~3周差异极显著(P<0.01)。合生元组的周增重和日增重仅在第2周龄较乳酸杆菌组极显著提高(P<0.01),在0~3周龄,均较乳酸杆菌组和中草药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料重比,0~5周龄合生元组均比对照组、乳酸杆菌组、中草药组极显著降低(P<0.01),但各周龄合生元组与乳酸杆菌组无明显差异(P>0.05),合生元组与中草药组在3周龄和4周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中药增免康,研究其对AA肉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道酶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免康仅在第2周龄有促生长作用(P<0.05);15日龄时胸腺指数、法氏囊、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27.42%(P<0.05)、77.50%(P<0.05)和35.06%(P>0.05);35日龄时分别为32.42%(P<0.05)、33.49%(P<0.01)和27.17%(P<0.05);新城疫效价提高了40.91%(P<0.05),血液中IgA提高了8.89%(P<0.01),但血液中的Ig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一、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动物的饲养方法发生了极大改变,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种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如猪在散养状态下猪囊尾蚴病、肺线虫病、细颈囊尾蚴病较多,而规模化养猪场则以弓形虫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螨病等较为严重.又如散养鸡的蛔虫病、绦虫病较多,而规模化养殖条件下,鸡球虫病、住白细胞虫病成为重要的寄生虫病,凡此种种.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鸡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MSB1细胞中的表达效果,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鸡RORα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289887.1)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鸡肝脏组织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特异性RORα基因片段连接pMD18-T载体,构建克隆载体pMD18-T-RORα,再用SalⅠ和BamHⅠ双酶切克隆载体pMD18-T-RORα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将酶切回收的RORα与pEGFP-N1片段进行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RORα,经PCR、酶切和测序验证准确性后,将其转染MSB1细胞,于转染后48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RORα在MSB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从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N1-RORα中可扩增出大小约1 600bp的特异性片段,用SalⅠ和BamHⅠ可切出大小约4 700和1 600bp的两条带。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MSB1细胞48h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组中鸡RORα基因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鸡RORα的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可在MSB1细胞中表达鸡RORα,为进一步研究鸡RORα对MSB1细胞增殖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