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0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青迟心4号为迟熟种,株型矮壮,叶色深绿,薹色青绿,有光泽,菜薹匀条实心,主薹高25.4cm,薹粗2.10cm,单薹重62.58,商品率高,较耐霜霉病,品质脆嫩,风味好,适播期10月—翌牟2月,播种至初收50—55天,可连续采收20-25天,667m^2产量1000—1400kg。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电子燃油喷射供油系试验台的设计方案。该试验台简单实用,造价低。它不仅能检测油泵和喷油器的性能,还可清洗喷油器  相似文献   
3.
线茸毒蛾(Dasychira grotei Moore),在福建南平、三明一带为害法国梧桐、重阳木、月季、樟树等植物。1984年9~10月室内饲养线茸毒蛾幼虫时,发现罹病致死,死虫腹足紧贴叶片或培养皿上。同时,在林间、行道树上也发现病死幼虫,呈典型的病毒症状,经鉴定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本病毒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为我们首先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4.
粗皮桉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粗皮桉是生产锯材的潜力树种之一。对其进行了种源/家系早期选择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试验林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7.69m和7.08cm,保存率为75.08%,且各指标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的遗传力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2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26.3%和22.8%,用指数选择法选出17861等8个种批(平均树高7.82-7.93m,平均胸径6.99-7.38cm)和211等15个家系(平均树高7.80-9.43m,平均胸径8.00-8.69cm)为推荐的潜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5.
粉拟青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冬季自然感病的马尾松毛虫上分离到的粉拟青霉,经回接试验确证为病原菌;在低温下其对原始寄主有较高毒力,经初步筛选拟F9002菌株为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6.
微管蛋白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结构蛋白,在细胞的形态维持、分裂、迁移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荧光定量PCR技术中常见的一种内参基因。为深入了解α-微管蛋白(α-tubulin)对桉树生长发育的调节,本研究根据α-Tubulin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简并引物,从赤桉嫩叶中获得了3条tubulin基因的片段,并利用RACE技术得到了这些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EC-TUB1、EC-TUB2和EC-TUB3基因。此外,通过网上资源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这3条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α-Tubulin蛋白特有的保守序列和活性结构域的相关特征,同时与其他植物的α-Tubulin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这为了解α-tubulin在桉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以及α-tubulin蛋白的功能,进一步揭示和利用桉树生长发育机理和树种间的差异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Bt星光4号虫体连续传代及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持和提高星光4号菌株的优良特性,在5~6龄的马尾松毛虫上进行连续接种传代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虫体及不同传代数的分离物之间的毒力差异明显,其中第九代分离物较之原始菌株毒力提高了19.6%。因而,生产上的复壮所采用的菌株代数,必须经过严格的毒力测定后才能确定。该菌株与某些农药混合使用有增效作用,其中与溴氰菊酯混合使用经共毒系数分析,毒力增加了1.81倍。  相似文献   
8.
利用枝粪霉分生孢子主动弹射的特点,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到一株来自蛙粪中的蛙粪霉。该菌分生孢子球形,有一锥状乳突,通过火箭方式主动弹射,23.2~49.8×21.6~46.5μm,固着性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萌发的纤细芽管上形成,棱形、香肠形或长窄梨形,长34.2~78.0μm。休眠孢子易于大量形成,成熟时外壁波浪状,平均31.4±4.2×29.1±3.4μm,该菌生长迅速同时产生强烈的“666”味道。  相似文献   
9.
Two clonal trial stands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one was 19-year-old stand which included 38 clones, and the other was 17-year-old stand including 102 clones.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very significant genetic variations in height, DBH,volume and ratio of heartwood(Rhw),wood basic density(ρb ) of the clones in the two stands. The repeatability of clones was in median to high level,and the genetic CV was different over the all five traits.There were very significant phenotypic and genetic correlations among height,DBH and volume,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among growth, Rhw andρb.The selection method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index selection could improve volume, Rhw andρb,showing synthetically superior selection effects compared to any individual trait selec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南美油藤种子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油料植物。目前影响南美油藤种子油脂合成的关键基因、途径及其调控机理尚未清晰。因此,对南美油藤种子的脂质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重要脂肪酸代谢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提高其种子油产量和改善油脂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其他木本油料植物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南美油藤种子(形成初期、发育初期、中期、后期、成熟期)为研究对象,结合GC-MC代谢组学技术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质代谢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根据种子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出脂质代谢物生物合成与累积的关联酶基因。【结果】脂质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南美油藤种子中高含量的α-亚麻酸和亚油酸主要在种子成熟阶段合成与累积,是判别南美油藤种子中脂肪酸缓慢累积时期与快速累积阶段的依据。转录组学分析表明,南美油藤种子成熟阶段前后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分析结果显示,与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累积相关的6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脂肪酸的合成和累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存在生物学功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中FAD2-3、FAD7、FATA、KAS2、LACS2、LACS8和SAD酶基因表达与脂肪酸总含量及主要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7个酶基因表达对南美油藤种子油脂的合成与累积有促进作用;FAD2-2、KCS1、KCS10和LACS1酶基因与脂肪酸总含量及主要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4个酶基因的表达对南美油藤种子油脂的合成与累积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南美油藤种子成熟前后脂肪酸含量及差异表达基因存在显著差异,可依据种子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变化将种子发育过程划分为脂肪酸缓慢累积和快速累积2个时期;南美油藤种子脂肪酸代谢中的6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脂肪酸的合成和累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同一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在脂肪酸的累积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南美油藤种子油产量和改变脂肪酸组分提供备选基因和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