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滩羊12个微卫星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开展滩羊微卫星标记和体重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有利于建立基于分子标记的新育种体系。利用与绵羊体重主效基因高度连锁的12个微卫星标记(BL1080、BM6506、BM7145、BMS2263、BMS678、ILSTS004、ILSTS30、MCM58、BMS1591、BMS1636、CSSM004、MCM130),对51只滩羊进行了遗传检测。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的PCR扩增产物,计算12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纯合度和杂合度。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2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基因座,其中,BMS1636的遗传变异最大,BL1080的遗传变异最小。研究结果为滩羊种质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3.
北疆苜蓿属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位酶技术,对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为外繁育系统,黄花苜蓿、多变苜蓿、紫花苜蓿基因组成中杂合体过多,均保持较低的自交结实率。参试苜蓿属植物表现某种程度的内繁育衰退现象,地理或生殖隔离等因素可能是导致个别种群出现内繁育衰退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北疆苜蓿属遗传资源保护时,既要选择遗传基础丰富的种和种群以保持最多的遗传变异,还要注意选择具有不同等位的种群以保持原有的基因和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4.
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F1代的生物学及农艺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亲本野大麦生长发育节律较快,较早地开花结实,果后营养期较长,生育期74d,生长天数达206d,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披碱草生长发育节律较慢,生育期124d,生长天数193d;杂种F1的生长天数介于双亲之间,生长动态偏向亲本披碱草,分蘖能力介于双亲之间;BC1F1代生长发育节律较F1代提早,不同株系生长天数不同,生长动态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分蘖能力有较大的变异。杂种F1代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BC1F1代产草量较F1代有所降低,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BC1F1代的生产性能倾向于轮回亲本野大麦。  相似文献   
5.
利用磁场处理选铁矿尾矿作为土壤磁性改良剂施入土壤,对磁化尾矿的改土效果及其环境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施用11.25t/ha磁化尾矿可促进大豆增产,且以3000—4000GS磁场强度处理的尾矿效果较好。施用磁化尾矿能改善红壤结构,增加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红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大于0.01mm微团聚体含量也显著增加,降低红壤酸度。  相似文献   
6.
滩羊毛色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羊不仅肉质鲜美,其所产的二毛裘皮在国内外也享有盛誉,毛色是滩羊重要的经济性状。为检测影响滩羊毛色的基因组区域,利用美国Affymetrix绵羊600K基因分型芯片对宁夏盐池地区具有代表性毛色的96只滩羊个体(全白、白毛黑头、白毛褐或黄头)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Bonferroni校正,检测到5个与毛色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SNPs分别位于或邻近2个已知基因(MC1RTCF25)。其中MC1R基因参与调控黑色素的合成,研究表明其与绵羊毛色相关。而TCF25基因与MC1R基因距离很近,可能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而被鉴定到。本研究进一步解析了滩羊毛色性状的遗传机理,为滩羊毛色性状的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影响哺乳动物毛色的黑色素皮质受体-1基因(MC1R)和转录因子25基因(TCF25)与滩羊毛色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15只不同毛色滩羊(纯白、褐斑、黑斑)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和TCF25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C1R基因和TCF25基因在3种不同毛色滩羊中均有表达。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滩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为黑斑>褐斑>纯白,其中黑斑组极显著高于纯白组(P<0.01),显著高于褐斑组(P<0.05),褐斑组显著高于纯白组(P<0.05);TCF25基因在不同毛色滩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为纯白>褐斑>黑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了目的基因表达量与滩羊毛色间的关系,为今后滩羊毛色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白粉病(powdery mildew)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番茄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抗病基因挖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ARP2/3(actin-related protein 2 and 3)复合体是肌动蛋白微丝骨架动力学的主要调控因子,能够参与包括响应外界胁迫等多种细胞学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番茄ARPC5(actin-related protein C5)进行克隆和抗病功能验证,为番茄基因组信息完善、抗病机制解析和分子育种等方面打下基础。【方法】从番茄LA1777(Solanum habrochaites)cDNA中PCR扩增ShARPC5,使用DNAMAN 6.0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 6.0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在线工具ProtComp v. 9.0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比较接种白粉菌(Oidium neolycopersici,On-Lz)后高感品种Moneymaker(MM)和高抗品种LA1777中番茄ARPC5的表达特征,分析白粉菌侵染与ARPC5表达的相关性。应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进一步验证该基因在番茄中的抗病功能,观察沉默株和野生型株系接种后表型变化,利用台盼蓝和DAB染色法检测植株产生过敏性坏死和H2O2的能力,并检测ShARPC5沉默后一些与植物抗病相关标记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农杆菌浸花法遗传转化拟南芥过表达ShARPC5植株,观察转基因和野生型株系接种后表型变化,并统计单病斑分生孢子数。【结果】从番茄品种LA1777中克隆到ShARPC5,编码132个氨基酸残基,包含一个保守的P16-Arc结构域。与番茄MM-白粉菌亲和互作相比,非亲和互作的番茄品种LA1777在接种白粉菌后,ShARPC5显著上调表达,尤其在接种后18 h。在番茄上沉默ShARPC5能够增加植株对白粉菌On-Lz的敏感性,防卫反应基因PR1b1显著下调表达。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植株相比,ShARPC5沉默植株接种后诱导产生过敏性坏死和活性氧减少。在烟草上瞬时过表达ShARPC5能够诱导产生坏死斑。相反,在拟南芥上过表达ShARPC5能够增加植物的抗病性。【结论】ShARPC5是番茄响应白粉菌侵染的重要基因,可减轻番茄白粉病的发病程度,在番茄抗白粉病机理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番茄抗白粉病分子育种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南、山东、安徽等近20个省市的广泛调查以及有关田间发病记载数据的整理,明确了玉米南方锈病的准确发生地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以及海南省是当前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重点区域,病害对生产影响明显,其次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玉米区,西南玉米区局部有轻微发生,该区域主要发生的是普通锈病.汇总接种鉴定以及数年田间鉴定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点记载的数据,获得了黄淮海夏玉米区47份推广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情况,其中登海3号和天泰10号为高抗南方锈病品种,鲁单981、农大108、中科4号等14份也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但目前在该区域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和浚单20则属于高感品种.积极推广抗南方锈病品种是有效控制病害,减少生产损失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只生出一根原菌丝,而内壁发生多处消解。原菌丝含有多个细胞核,并有脂肪粒、核糖体、糖原和线粒体等。原菌丝顶端可形成8个担孢子,并桥接形成“H”形菌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