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土壤捕食性螨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开发利用及保护乌鲁木齐地区农林害虫捕食性天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塔氏( Tullgren)分离法和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生境土壤捕食性螨类资源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不同生境土壤农林害虫捕食性螨类3643只,分别隶属于2目21科38属.其中前气门目螨类有5科11属,中气门目螨类有16科27属,其中优势类群为美绥螨属Ameroseius、囊螨属Asca、真长须螨属Eustigmaeus和表刻螨属Epicrius 等四类,占总捕获量的61.57;.常见类群为背刻螨属Epicriopsis、毛绥螨属Lasioseius、吸螨属Bdella、肉食螨属Cheyletus、寄螨属Parasitus、真派盾螨属Euparholaspulus、尾足螨属Uropoda、维螨属Veigaia、厉螨属Hypoaspis、土厉螨Ololaelaps等10类,占总捕获量的30.47;,其余14类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7.96;.在不同生境土壤捕食性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差异均为显著(P<0.05),其中自然榆林最高,菜地最低,个体数顺序为自然榆林>植物园>菜地>防护林>居民点>草地.群落类群数及个体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表聚性,不同生境及不同土层间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个体数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顺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群落相似性系数在不同生境样地之间基本上属于中等不相似(0.25≤q<0.50).群落多样性指标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Shannon - Wiener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自然榆林>植物园>草地>菜地>居民点>防护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M)顺序为自然榆林>草地>植物园>防护林>居民点>菜地.[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土壤捕食性螨类资源相当丰富,因此,为了加强农林害虫的生物控制、提高绿色农产品产量,亟待进一步加强此类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相似性特征,2011年7月和9月中旬分别对该保护区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共14301只,隶属于4门13纲29目(30类)。在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有显著性差(p0.05),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草甸草原针叶林沼泽地阔叶林林间草地混交林灌木林,而Margalef(M)丰富度指数依次为阔叶林灌木林林间草地草甸草原混交林沼泽地针叶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依次为灌木林林间草地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沼泽地草甸草原。Jaccard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程度主要为极相似(处于0.75~1.00),而在个别生境间表现为中等相似(处于0.50~0.75)。7种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欧氏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现为以灌木林、沼泽地及阔叶林为一组、以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和草甸草原为一组、以针叶林单独为一组的三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是影响该保护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甲螨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甲螨群落特征,2011年4月、7月、9月、11月中旬对该交错带的自然林、灌木林、防护林、荒草原、耕地、菜瓜地和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捕获土壤甲螨成体3767头,28科36属43种,其中覆盖头甲螨、萨勒盖头甲螨、新疆尖棱甲螨和普通尖棱甲螨为优势种,截合若甲螨、长单翼甲螨属、白上罗甲螨大洋亚种为亚优势种,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占总数的72.45%。7种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自然林种类(30种)和个体数(1001头)最多,而在菜瓜地种类(9种)最少,荒漠个体数(118头)最少。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的个体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差异(P<0.05),秋季数量最高、冬季次之、夏季其次、春季最低。MGP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区土壤甲螨群落均属于O型,但G群的种类明显高于M群和P群。甲螨的群落异质性高,各生境间的多样性指数(H)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防护林最高,而菜瓜地最低。生境间相似性分析表明,自然林、灌木林、防护林生境之间是中等相似(0.50~0.70),荒漠和荒草原与其他生境间为中等不相似(0.25~0.50)或极不相似(0.00~0.25)。研究表明气候、植被和土壤差异是影响土壤甲螨群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螨类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的自然林、人工林、耕地、菜地、荒草原、灌木林及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螨类5200只,隶属于4目41科61属,其中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和若合甲螨属(Zygoribatula)为该区的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量的18.21%和12.52%,而懒甲螨属(Nothrus)、扇珠足甲螨属(Licnodamaeus)、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尖棱甲螨属(Ceratozetes)大翼甲螨属(Galumna)等15类群为常见类群,占总数量的53.6%。其余的44类群为稀有类群,占总量的15.67%。研究区七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差异,个体数分别为自然林>菜地>荒草原>人工林>灌木林>耕地>荒漠;类群数分别为自然林>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原>菜地>耕地>荒漠。不同季节所获得的土壤螨类总个体数量的大小顺序为9月>11月>7月>4月。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土壤螨类主要集中分布于表层土壤,即0~5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cm土层,在10cm以下的土层中土壤螨类数量急剧减少,不同土层间的个体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艾比湖流域平原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2年4、7、9、11月中旬对该流域七种生境土壤螨类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显示:1)共捕获螨类11 697只,隶属于4目56科75属,其中甲螨目为9445只44属30科、革螨目为1785只12属10科、辐螨目为385只16属14科、粉螨目为82只3属2科。其中尖棱甲螨属Ceratozetes和广缝甲螨属Cosmochthonius为优势类群,古甲螨属、礼服甲螨属、盖头甲螨属等14属为常见类群,三皱甲螨属、直卷甲螨属、三甲螨属等59属为稀有类群,各类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98%、39.1%及41.92%。2)七种生境土壤螨类群落时空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个体数水平分布依次为防护林>草地>耕地>灌木林>枸杞园>盐碱地>胡杨林。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各层个体数比例分别为54.84%、30.23%、10.9%及4.1%,而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3)不同生境植被类型、湿度、有机质含量及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该流域土壤螨类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与相似性特征,于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的自然林、防护林、耕地、菜瓜地、荒草原、灌木林及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螨类5200只,隶属于4目41科61属。在7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灌木林>防护林>自然林>荒草原>耕地>荒漠>菜瓜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M)顺序为自然林>防护林>灌木林>荒草原>耕地>菜瓜地>荒漠。Jaccard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相似性程度主要为中等不相似(处于0.25~0.50),而在荒漠与自然林、防护林及灌木林之间的相似程度已达到极不相似水平。7种生境土壤螨类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分为林地环境类型、耕作环境类型、荒漠草原环境类型和荒漠环境类型等四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土壤湿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榴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Punicgrana tuml)属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属,作为栽培的只有一种。石榴是多年生植物,寿命很长,结果期可维持100年左右。石榴原产伊郎、阿富汗等干旱地区,对水分要求不严,即抗旱又抗涝,但对温度要求较高,生长期内要求有效积温在3000℃以上,冬季耐一定的低温,但在-17℃以下会产生冻害。其对土壤酸碱度适宜范围大,pH值在4.5~8.2均可生长,但以pH  相似文献   
9.
2011年7-9月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类型特征、动态变化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共14301只,隶属于4门13纲29目(30类),其中甲螨目、弹尾目和垫刃目为优势类群。中气门目、无气门目、蛭态目、前气门目、茅线目和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占总数量的21.14%,其余的23类均为稀有类群,只占总捕获量的4.46%。在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个体数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个体数水平分布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林间草地草甸草原沼泽地,类群数顺序为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针叶林草甸草原沼泽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0~5cm5~10cm10~15cm,但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苔藓层个体数与类群数极显著高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p0.01)。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顺序为秋季多,而夏季少,但类群数在夏季多,而秋季少。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乌鲁木齐地区蜘蛛群落特征及其变化,2008年4月7月及9月中旬对该区6种不同生境蜘蛛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共获得蜘蛛2195只,分别隶属于28科47属71种。在六种不同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为狼蛛科Lycosidae、跳蛛科Salticidae、园蛛科Araneidae和蟹蛛科Thomisidae等四科,占总捕获量的54.94%。常见类群为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球腹蛛科Theridiidae、狡蛛科Dolomedidae、妩蛛科Uloboridae、漏斗网蛛科Agelenidae、幽灵蛛科Pholcidae、皿网蛛科Linyphiidae等7科,占总捕获量的34.52%,其余7科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4.54%。不同生境所获得蜘蛛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差异均为显著(P<0.05),其个体数顺序为自然榆林>草地>防护林>居民点>果园>菜地,类群数顺序为自然榆林>防护林>草地>果园>居民点>菜地。不同生境蜘蛛组成和数量分布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较大,个体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均为显著(P<0.05),其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以上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蜘蛛资源比较丰富,生境类型影响蜘蛛群落分布格局,植被丰富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蜘蛛群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