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茶树鲜叶通过适当的加工工艺可以生产不同种类、品质各异的茶叶,其实质是其内含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通过评述近年来茶叶内含物质在特定温度下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阐明茶叶中香气物质、滋味物质及茶色素的形成条件,展望茶叶高温化学在茶叶深加工、优化茶叶生产工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步热分析仪研究12份福建乌龙茶茶样的热分解过程.试验条件为:茶样由室温以10℃·min-1匀速升温至600℃,气氛为空气,铝坩埚加盖(盖上钻1 mm的孔).结果表明:茶叶的热分解过程分为5个失重阶段:1室温至100℃左右主要为脱水阶段;2100-226℃为茶叶挥发物逸出阶段;3226-345℃为变味热分解阶段;4345-482℃为碳化阶段;5482-600℃为燃烧阶段.茶叶具有相似的失重过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体现茶叶的特征,阶段2主要体现茶叶内含物的品质特征,阶段345主要体现茶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机盐等其他物质的含量特征,可反映不同品种、季节和加工工艺茶叶组成的差异.因此同步热分析可作为一种初步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铁观音毛茶为材料,采用均匀设计法设置试验方案,结合二次多项式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烘焙工艺中温度、时间和摊叶厚度等因素对茶叶内含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制清香型铁观音在80℃、150 min、4.0 cm和99℃、120 min、5.5 cm的条件下处理,可使生化品质达到较高.对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和摊叶厚度3个自变量及茶叶生化品质、儿茶素品质指数和苦涩味指数、y-氨基丁酸和茶氨酸含量5个因变量进行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烘焙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每上升1℃,儿茶素品质指数提高0.7424,儿茶素苦涩味指数提高0.0126;烘焙温度和时间对生化品质、γ-氨基丁酸和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呈负相关,即低温长时间烘焙有利于功能性氨基酸的富集.经计算,其优化烘焙工艺组合为:85℃、300 min、1.0 cm,此时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为1.027 mg·g-1,茶氨酸含量为7.102 mg·g-1.  相似文献   
4.
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或单位生存发展的最大资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人才市场的逐步成熟,人力资源观念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日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人力资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红豆杉枝叶经热水浸提、浓缩、醇沉、透析等工序制得一种红豆杉多糖,采用SephadexG-100凝胶渗透法测定分子质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并测定了不同纯度红豆杉多糖的红外光谱。所得红豆杉多糖分子质量约为59.2 ku,可视为由约365个糖残基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糖残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数量比约为4∶6∶1∶1∶4。该红豆杉多糖分子结构中含有普通单糖、糖醛酸或氨基酸残基等,单糖主要以吡喃环形式存在、通过β-(1,3)苷键结合形成一种糖蛋白缀合物,Sevag法处理不能完全除去分子中的肽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