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县针叶树移植育苗,在解放前都是床作。解放后,造林事业飞速发展,苗圃职工为了尽快发展育苗生产,满足造林需要,在建国初期就改革了针叶树移植作业方式,由床作改为垅作。开始实行是大垅错锹移植,后来又进而改为大垅双行移植。床移植,每株幼苗占有的土地营养面积和空间都比较均匀,单产较高,苗木质量也较好。但解放初期,由于苗圃机械化水平非常低,床移植、作床、中耕松土、起苗等作业全靠手工操作。实行垅作后,作垅、中耕松土、起苗等作业都可用畜力进行。因而,当时大大推动了育苗事业的发展,并很快推广全省。  相似文献   
2.
红松换床育苗培育年限较长、费工、占地,所以目前各地多采取留床育苗。红松播种一般每亩播种量都在400斤以上,在正常情况下每亩当年可产幼苗20万株左右。经过二年留床之后,满三年生时每亩只能产合格成苗8万株左右。大约有60%的幼苗,在二年留床过程中由于生存竞争而被淘汰。三年留床合格成苗,虽然苗高、地径都达到了出圃标准,但生长纤弱、径高比小、根系不健全(见照片1),所以造林成活率很低。我场在1979年利用红松留床苗造林,因苗木质量不好,成活率仅有50%左右。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七年五月下旬,我们对红松播种苗进行了芽苗移栽试验,效果很好,成活率达95%以上。秋后观察,移栽苗和坐地苗没有什么差别。具体做法是:在红松播种幼苗刚刚出土,“帽子”还没有脱落,主根长10厘米左右,侧根尚未形成的时候,在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