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松文象甲(Involvulu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象甲虫口密度的增大与思茅松生长量受损失的角度出发,用人工摘除松梢模拟象甲不同程度危害,测定思茅松生长量下降的临界值,经两年试验分析得出,影响松树生长量的虫梢数是占全株总枝梢数的40%。18~21年生的松林,林木胸径为2.5~5.0cm时,防治指标为5头/株,胸径5.1~15cm时,防治指标为14头/株。  相似文献   
2.
在摸清松文象甲(Involvulussp。),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分布型指数法测定,确定了松文象甲卵在空间呈聚集分布型。用数量化方法,探索出影响象甲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林分组成和坡向。经象甲危害与思茅松物候期的系统观察,确定用思茅松顶芽萌发期(惊蛰节令)测报越冬成虫蛀梢期;用抽梢期(夏至节令)测报幼虫危害期。通过人工模拟法试验,确定了象甲防治指标。制定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立地环境因素与蓝桉、直干桉人工林地下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用数量化(Ⅰ)方法的数学模型将各种立地环境定性因素转化为定量因素,进行了立地环境因素对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程度影响的分析,判断出影响新造林地桉树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与桉树树种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林分结构和坡向对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影响作用较小。采用建立的预测模型来估测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桉树新造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