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进一步绿化苏北灌溉总渠阜宁堤段的堆堤,我们于70年代初从苏南引种了多种刚竹属竹种,新建竹林800亩,后陆续移植250亩,现共有1050亩.10多年来,所有竹种长势良好,经济效益逐年增加,目前竹林年收入达9万元,占林业生产总收入的35%.为了更好地经营竹林,于1981~1984年的春、秋季节,对堆堤上所有竹种及其所反映经济指标的发笋力、产量和成蔑率等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实测,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调查地自然概况年平均温度14℃,年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别是1071.1毫米和1407.7毫米,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和粘土,容重1.1克/立方米,土层较深厚,含盐量0.02%以下,pH值8.0~8.5.2 竹种鉴别经实地观察和凋查,阜宁堤防所有竹种均属刚竹属,共有10种.即金丝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gracilis、淡竹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初期开始,苏北平原地区大量引种泡桐。泡桐的大量培育,不仅缓和了本地区的木材奇缺的矛盾,而且还创收了一定的外汇。但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感病害较严重,常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近几年对泡桐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进行综合防治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杉木主要生物学特性,我所在引种试栽成功的基础上,于1972年在刺槐林下营造杉木纯林千余亩.定植后第三年刺槐全部伐除,5一7年郁闭成林.为了促进杉林的速生丰产,于1978、1979年作了较大面积的抚育间伐.在1983年进行第二次抚育间伐的同时,对林分的生长量和生理状况作了实测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总渠阜宁堤段的环境条件我所经营管理的苏北灌溉总渠阜宁堤段,地处北纬33°48′,东经119°30′一48′,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交接处.年平均气温14℃,最高37.5℃,最低-15.4℃,但极温出现的年分并不多.年降雨量1017.l毫米,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空气相对湿度81一83%.  相似文献   
4.
我所管护的苏北灌溉总渠阜宁境内堤段,于1952年由人工建成.为更好地发挥总渠排灌效益,减少国家工程护堤投资,我所从1954年开始在堆堤上培植草皮和芦苇,从1963年开始大搞植树造林,使整个堤身逐步荫及在绿色植被之中.通过生改护堤,堆堤治理程度逐年下降,而同样发挥正常效益.为摸索生物护堤规律,于1982及1983年的雨期和行洪期,对生物诸因于护堤机能进行了连年计量化探测.现将其情况整理报道如下:探测区自然概况总渠阜宁境内堤段的整个自然概况,大体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