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枣种质资源果实糖组分及其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新疆南疆阿拉尔地区塔里木大学枣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脆熟期枣果实中糖组分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比较不同品种间糖含量和组成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124个枣品种果实中糖的主要组分为蔗糖、果糖、葡萄糖,其分布范围分别为7.88~43.23%、2.14~13.15%,、1.92~12.93%。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将124个枣品种果实积累类型分为三种:蔗糖积累型94个品种,还原糖积累型16个品种,中间类型14个品种。基于果实中糖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糖与各糖组分之间也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还原糖与蔗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根据枣果实中糖组分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124个枣品种分为3类,第一类89个枣品种,包括80个蔗糖积累型枣品种和9个中间类型,第二类有21个枣品种,包括16个还原糖积累型和5个中间类型枣品种,第三类有14个枣品种,均为蔗糖积累型枣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果实糖积累机制,以冬枣、骏枣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组分及其含量以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枣、骏枣果实均为蔗糖积累型,生长发育早期以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后期以快速积累蔗糖为主,且蔗糖含量的积累均表现前期缓慢-后期快速增加趋势,而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趋势不同;骏枣和冬枣坐果初期果实中蔗糖转化酶活性表现为发育前期急剧下降-后期缓降、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和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总体升高、SS分解方向活性总体下降的趋势。两个品种果实SS合成方向活性在8月26日前均小于分解方向,但之后则相反。SS分解方向活性则以冬枣始终大于骏枣,SPS活性以骏枣总体大于冬枣;结合骏枣和冬枣果实糖积累与代谢酶活性变化的关系分析,4种酶共同影响枣果实的糖积累,蔗糖积累受SS调控为主,葡萄糖、果糖积累受转化酶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3.
以骏枣和酸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枣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和质量分数,并对苹果酸脱氢酶(NAD-MDH)、苹果酸酶(NADP-M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柠檬酸合成酶(CS)等相关代谢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骏枣和酸枣果实发育过程中,除酒石酸外,苹果酸和柠檬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NAD-MDH、CS活性与苹果酸和柠檬酸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ADP-ME活性变化则相反。(3)相关性分析表明:NAD-MDH活性变化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呈正相关,NADP-ME活性变化与苹果酸质量分数呈负相关;CS活性变化与柠檬酸质量分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PEPC活性变化与苹果酸和柠檬酸质量分数相关性不大。因此,NAD-MDH、NADP-ME和CS活性对枣果实中有机酸代谢发挥重要作用,而PEPC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基于树体养分吸收、利用与积累特征的骏枣耐盐碱适应性生理机制,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盐碱处理下10年生骏枣各器官中N、P、K、Ca、Mg、Fe、Mn、Zn、Cu、Na等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养分在骏枣不同器官中的吸收、积累与运输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矿质离子在盐碱胁迫下主要集中在主根、多年生枝,有无盐碱胁迫时Na+都主要聚集在主根中,K+浓度在叶片中最高,可以保持较高的K+/Na+。在低浓度盐碱胁迫(60 mmol·L-1)下Mg、Ca的运输能力增强;高浓度盐碱胁迫(180 mmol·L-1)下须根至叶片的Mg、Ca运输能力分别显著下降44.7%和33.1%,叶片中Ca2+/Na+、Mg2+/Na+值分别显著降低72.8%和71.6%,但仍大于1;其他器官中K+/Na+、Ca2+/Na+、Mg2+/Na+保持稳定且大于1。相较于CK,高浓度盐碱胁迫下当年生枝中的Mn、Fe含量与多年生枝中的Mg含量分别升高了14.01%、11.11%、10.52%,Cu、Zn、Mn、Fe在须根中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17.53%、25.65%、84.98%、26.19%,主根中N、P、Zn、Mn、Fe、Ca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3.07%、15.38%、80.48%、49.58%、8.82%、30.44%。结果表明成年骏枣树的盐适应机制主要是通过根对Na+的聚积作用,以及叶对K、Mg和Ca的选择性吸收能力增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果实细胞分裂期是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qRT-PCR技术在果实品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qRT-PCR技术中内参基因的选择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筛选出适合分析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内参基因。【方法】分别以杜梨、香梨和鸭梨梨花露红期、盛花期的花托和授粉后10、20、30、40 d的梨果肉为研究材料,应用qRT-PCR技术,对TUB2、TUB1、TUB3、Actin1、Actin2、UBI、EF1α和GAPDH这8个内参基因在不同梨品种果实细胞分裂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以FWL1为目标基因,验证了候选基因在同一花期不同梨品种之间表达的稳定性。【结果】Actin1在花期花托中的表达稳定性最高,TUB2在果期的表达稳定性最高,TUB2在总样本中的表达稳定性最高。以FWL1为目的基因对表达稳定性不同的TUB2、Actin1、Actin2和TUB1这4个候选基因的验证结果表明,以TUB2、Actin1和Actin2为内参基因时,FWL1在同一时期不同梨品种之间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使用TUB1作为内参基因得到的FWL1在杜梨、香梨和鸭梨中的表达模式与应用TUB2作为内参基因时的表达模式完全不一致。【结论】Actin1是研究梨花期花托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TUB2是研究果期果肉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也是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