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水稻不同品种在秸秆还田和灌溉方式互作条件下的表现差异,以9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下设置4种灌溉方式,测定水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而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下,9个水稻品种的8个性状指标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瘪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产量、结实率和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8个相关性状可简化为3个彼此不相关主成分因子,其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2.81%。基于主成分的综合评价表明:龙稻14、龙稻17、龙香稻2在传统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I;中龙粳2、龙稻27、中龙粳3、龙稻7、龙稻26、龙稻22在间歇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传统灌溉和控制灌溉I。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丰富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EMI)的防治方法,筛选对伊丽莎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对蚓粪中的EMI拮抗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分离菌株LM-7的分类地位;研究拮抗菌株LM-7对EMI的最佳抑菌条件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结果显示,LM-7为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在PDA培养基上对EMI的抑菌效果最佳,圈径比为11.13。LM-7胞内含有聚酮合酶基因PKS-Ⅰ、PKS-Ⅱ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NRPS),抑菌活性成分与非核糖体多肽和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有关,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胞外分泌物中。研究表明,LM-7菌株可作为防治EMI的备选菌株,其发酵液具有开发为新颖结构活性化合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为提高水稻耐盐碱能力,明确水稻耐盐碱机理,本文概述了寒地水稻对盐碱胁迫的响应,并总结了水稻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包括在盐碱胁迫下水稻体内脯氨酸积累、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膜脂过氧化水平及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等。提出挖掘寒地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应用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在寒地进行耐盐碱水稻育种。  相似文献   
4.
选用粳稻品种东优9901和长粒香,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对稻米味度值与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处理间的味度值和粘滞峰消减值没有显著差异;但整精米率、下降粘度和最高粘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东优9901在灌浆35~40 d时RVA谱特性最佳,而长粒香在灌浆35~45 d时RVA谱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6.
在实践育种的基础上,选用直链淀粉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品种,配置2种类型的杂交组合(组合1:低AC×高AC、组合2:低AC×中AC),构成2套分析材料(每套包括双亲、F2、F3代),考察直链淀粉含量及其抽穗期.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类型的F2、F3代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的抽穗日期都是在每个组合的抽穗早期,因此这是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单株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种不同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玉米抗旱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较常规耕作技术均达到增产的效果,核心区增产达20%以上,示范区增产达15%,比较其综合效益,秸秆还田技术是最佳的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水稻生长密切相关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指标,探讨了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主栽的68份水稻品种(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栽培稻旱作较水作生育期延长、株高降低、分蘖减少,每穗实粒数降低.通过抗旱力指数法的综合鉴定得出本试验中综合抗旱能力较好的水稻品种(系)有:牡丹江22、东农425、垦稻12、牡丹江19、龙稻6号,抗旱综合指数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明确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模式的增产情况,采用大区对比研究方法,在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进行玉米茬原垄卡种大豆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苗期及始花期,原垄卡种模式的大豆株高、干物质和叶面积低于传统耕作种植模式,而在结荚期至成熟期高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原垄卡种模式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而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均低于常规大豆耕作模式;原垄卡种较常规大豆耕作模式产量增加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