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2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必需氨基酸平衡且相同条件下降低饲粮粗蛋白水平对育成阶段蛋鸡生长性能、骨骼发育、性成熟指标、粪便p H和粪便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70日龄海兰褐育成鸡400只,分为4个处理,饲粮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组16.58%、试验1组16.16%、试验2组15.71%、试验3组15.05%,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预饲7 d,试验期42 d。在试验开始及结束称取鸡只体重,记录每周耗料量,计算体重均匀度、料重比;同时测量胫骨长度。试验结束测量输卵管长度及卵泡重量,检测粪便p H和粪便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中试验初体重、试验末体重、总增重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之间总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1组最高为3 036.40 g,对照组总采食量最低为2 959.20 g,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为3 012.00、2 986.80 g;(2)各处理组胫骨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3)各处理组输卵管长度、卵巢重量差异不显著(P>0.05);(4)粪便p H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华北引黄灌区内,大田作物的主要灌溉方式依然是畦灌。由于畦田规格过长过宽,导致灌溉水浪费严重,灌水效率低下。在平原县张庄管道灌溉示范区进行畦田灌溉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不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质量的影响。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拟软件WinSRFR4.1,对不同规格畦田的灌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出畦田灌溉的田间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研究不同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对灌水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管道灌溉出水口规格与当地耕作农具尺寸等因素,模拟了多种畦长、畦宽、坡度和单宽流量下灌溉方案的灌水效果,结果表明,畦宽1.5m,畦长50~60m,坡度为0.3%畦田灌溉技术改进方案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均提高到80%以上,灌水性能较优,建议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数值模拟对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科学有效的了解位山灌区地下水的均衡状态,在位山灌区翔实的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对灌区的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位山灌区的地下水水位和水量动态变化,分析灌区浅层地下水系统均衡状态。结果表明目前位山灌区地下水补给量是103 508.2万m~3,排泄总量是106 743.8万m~3,二者之差是-3 235.6万m~3,由此可知在模拟期内位山灌区地下水系统处于负均衡状态。模拟结果符合当前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本文主要通过模拟地下水均衡状态,探究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特征,为灌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泌乳期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选取15头体重与胎次相同、产犊日期接近的牦牛,等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8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80%)、60%采食组(自由采食组前1天采食量的60%),试验牛单栏饲养,按试验设定的限饲要求进行饲喂,自由饮水。试验分为泌乳前期(泌乳第31~70天)和泌乳后期(泌乳第71~135天)。饲养试验结束后依次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其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气体代谢、碳代谢、氮代谢、能量代谢指标,通过建立代谢能采食量(MEI)与能量沉积量(ER)、食入氮(NI)与沉积氮(NR)的回归方程,获得泌乳期维持代谢能和净蛋白质需要量。结果显示:牦牛泌乳期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5.11%~71.94%、68.65%~75.19%、56.78%~65.68%和44.91%~54.94%,呼吸熵在0.70~0.74,碳表观消化率在65.60%~70.72%。牦牛泌乳期MEI[kJ/(kg W0.75·d)]与ER[kJ/(kg W...  相似文献   
5.
杀稗王防除稻田杂草研究俞水炎,张志高,王通岭(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杭州310004)(江苏省新沂农药厂)杀稗王又名快杀稗,其主要成份为二氯喹啉酸,是一种稻田专用除稗剂。本文探讨了杀稗王的除草效果和对水稻秧苗的安全性,并提出应用技术规范,现报道如下。1材...  相似文献   
6.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在植物油脂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结合大规模EST测序和RACE克隆等方法,从花生中克隆得到了三个LPAT基因,分别命名为AhLPAT2,AhLPAT4和AhLPAT5.其中AhLPA72全长为1626bp,ORF为1164bp,理论分子量为43.2 kD,理论等电点为9.42;AhLPAT4全长为1618bp,ORF为1152bp,理论分子量为43.9 kD,理论等电点为9.23;AhLPA T5全长为1911bp,ORF为1137bp,理论分子量为43.7 kD,理论等电点为8.99.它们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依次为78%,65%和65%;与大豆的同源性分别是82%,80%和82%.将这三个基因在GenBank上注册,注册号分别为JN032677,KC160499,KC160500.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商洛种植的2年生桔梗根不同部位(须根、木质部和韧皮部)及不同月份(5—11月)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变化,以探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桔梗根中积累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5—11月期间,桔梗皂苷D含量在须根和木质部中稳步增加,二者分别在9,11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韧皮部中则变化不大,10月达到最大值;不同部位桔梗皂苷D平均含量大小为须根(0.410%)>韧皮部(0.182%)>木质部(0.039%)。建议商洛地区所种植桔梗采收期在10—11月,采收时须根要充分收集。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商洛桔梗采收期以及为桔梗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不同花生品种脂肪酸组成及其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个花生品种(系)为研究材料,对其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花生品种(系)种子总油脂含量差异不大,平均为51.34%。主要检测到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花生烯酸、二十四烷酸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品系E1高达85.61%,品系E11的油酸含量最低,仅为37.12%。含量仅次于油酸的是亚油酸,含量在1.44%~37.11%之间,其中品系E11的亚油酸含量最高,品系E1含量最低。同时,选取其中4个品种(系)进行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和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持续积累,呈先快后慢趋势,部分品系在后期油脂含量略有下降。硬脂酸含量逐渐升高,棕榈酸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亚油酸相反,说明油酸含量的增加可能由于生成亚油酸脂肪酸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
膨化技术是饲料生产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类型,饲料在生产中进行膨化加工之后,能够有效提升饲料中蛋白质的变性速度,糊化降解水平以及适口品质,对于饲料高质生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若膨化技术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各类不易消化物质的生成,且维生素会受到损害,饲料生产成本增加。主要对饲料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