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步介绍了云南省双江县及膏桐(Jatropha curcas L.)种植区植被概况,并且对膏桐林混交物种选择、混交模式确定以及混农林业模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双江县自然植被可以划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0个群系和13个群落;双江县膏桐种植区主要植被类型有热性灌丛、热性稀树灌木草丛、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农地。并建议在双江县及相似地区造林中应采用适当的混交物种和混交模式,在农地上可以采用混农林业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按照植被覆盖差异将云南省双江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划分为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萌生灌丛、暖温性针叶林、热性稀树灌木草丛、人工林和农田6类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基地建设的近自然造林模式,提出在膏桐种植中应当遵循促进生态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群落结构完整性、充分利用现有物种、采用乡土物种和多物种混交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对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思茅松天然林37棵解析木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进行了测定,采用变异函数对8个不同尺度(50、100、150、200、250、300、350 m和400 m)的思茅松单木树枝、树叶、树干、树皮、根系及全树6个维度含碳量及4个方向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检验,并对不同尺度的单木各器官含碳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变异函数的分析方法,可以对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的器官含碳量空间异质性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描述,进而挖掘出产生这种异质性的驱动因素。对于思茅松天然林来说,在研究区范围内,各个维度含碳量均有空间异质性存在,且这种异质性均不是随机产生的。变异函数的基台值可表示变异大小,从全向的角度来看,树根的空间变异性最大,树叶的空间变异性最小;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含碳量在不同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也不同。思茅松天然林各维度含碳量的基台值均随着尺度的变大而减小,而块金值会随着尺度的变大而增大,说明空间异质性对研究尺度非常敏感。对于今后关于单木含碳量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空间问题,选择空间异质性较大的尺度,才能更好的使用数据描述含碳量的空间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4.
临沧膏桐种植区灌木群落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种植区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别以D、H及D2H作为自变量,利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灌木的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灌木生物量模型,用D2H复合因子拟合的效果较好,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优于地下部分。根据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模型对研究区内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用于研究区总生物量的估测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的方法,对云南省双江县膏桐能源林造林项目的碳汇进行计量,计量时间为2007—2026年。结果表明:该项目在2007—2016年均表现为碳源,且在2008年碳源表现最明显,为-85 094.66 t CO2当量,2017年以后开始表现为碳汇,其净碳汇量为18 593.70 t CO2当量,到2026年项目的净碳汇量达到最大,为297 260.8 t CO2当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我国西南3个藏族地区山杨9个居群1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到多态性条带(AP)9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为59.28%。采用POPGENE软件分析,山杨9个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33.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130 9和0.213 7,较东北地区山杨具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0.325 5,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弱相关关系(r=0.349,P=94.5%),山脉阻隔效应是导致西南藏族地区山杨居群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UPGMA聚类表明,甘孜地区4个居群与迪庆地区的维西居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迪庆地区的德钦、香格里拉居群和昌都地区2个居群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基于西南藏族地区山杨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立山杨种质资源库,促进不同居群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7.
基于普洱市思茅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森林起源、地类、龄组、优势树种作为分层变量,在95%的可靠性下,设置95%,90%和85%的抽样设计精度分层抽样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将抽样调查结果与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分层抽样具有样本数量少、抽样精度高的明显优势,在普洱市思茅区,按85%的设计精度,按优势树种的分层抽样比系统抽样的效率约提高了52%;2)采用单变量进行分层抽样,优势树种具有显著优势。按85%的设计精度,在样本数量为44个的前提下,其实际抽样精度达到87.82%。  相似文献   
8.
基于树干解析的高山松天然林单木木材生物量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两块典型样地内的10株高山松样木为研究对象,基于树干解析测定和计算其单木木材生物量生长及木材生物量生长率,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技术,分别考虑了样地效应和样木效应,将所有不同随机参数组合的模型进行拟合并分析模型的方差和协方差结构,构建其生物量生长及生物量生长率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样地效应、样木效应作为随机效应的单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和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均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精度,其中考虑两水平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表现,具有最低的AIC和BIC值。考虑两水平混合效应在生物量生长量及生物量生长率模型构建中预估精度最高,分别达93.05%和89.83%;考虑样木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次之,分别为88.34%和88.74%;考虑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预估精度均最低,分别为83.99%和67.27%;而一般回归模型的预估精度仅87.00%和87.11%。  相似文献   
9.
以昆明西山林场2008年、2001年和1993年3个梯度的云南松林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采用DCA排序分析植物的演替梯度变化,并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102种,分属50科,88属;除5 a自然更新群落外,12 a和20 a自然更新群落均以乔木层为优势,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灌木层主要以杜鹃花科的碎米花杜鹃、卵叶南烛为优势,草本层主要以菊科、禾本科和蕨科的物种为优势;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尤以北温带分布的属为多;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物种重要值也发生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火烧迹地植被演替的梯度变化趋势。DCA排序揭示了云南松林火烧迹地从灌丛至森林的演替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植被随时间序列的演替梯度变化。不同演替梯度上群落物种多样性呈现规律性变化,自然更新20 a云南松林的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自然更新12 a的云南松林;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以12 a自然更新群落为最高,且显著高于5 a和20 a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自然更新5 a的灌丛则最低;草木层3个演替梯度中自然更新5 a的灌丛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另外2个梯度,自然更新20 a的灌丛则最低。  相似文献   
10.
肥料与保水剂对膏桐幼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慧蓉  胡广琴  欧光龙  马焕成  王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02-15704,15706
[目的]为荒山造林与膏桐栽培的合理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膏桐良繁基地内布设肥料试验区和丙烯酰胺类保水剂施用区2个试验区。肥料试验区分别施用钙镁磷肥500g、NP复合肥200g、钙镁磷肥500g+NP复合肥200g,以不施肥为对照;保水剂试验区分别施用保水剂20、40、60g/株,以未施用保水剂区为对照,研究双江县膏桐良繁基地肥料与保水剂对膏桐幼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复合肥与钙镁磷肥配合施用具有促进膏桐幼苗良好、稳定生长的作用;40g/株保水剂施用区膏桐幼苗成活率明显提高,且幼苗生长稳定、整齐。施肥导致试验区土壤有机碳降低,少量多次的肥料配合施用对砂质土壤养分补充效果较好;高剂量保水剂施用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略减,40g/株的保水剂用量可改善土壤速效养分供给。[结论]适量施用保水剂(40g/株)可提高膏桐造林成活率,复合肥与钙镁磷肥配合施用可保障膏桐壮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