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3年生赤皮青冈不同家系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初选适宜不同区域和立地条件的速生优质和遗传稳定的家系。 方法 对2019年在浙江建德、江西分宜和安远采用42个赤皮青冈优树家系营建的遗传测定林进行全林调查,采用SAS软件分析家系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差异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BLUP方法开展优良家系初选。 结果 3年生赤皮青冈平均树高和地径分别为2.04 m和3.15 cm,不同家系间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地径、冠幅和最长侧枝长度等性状家系遗传力较高(0.393~0.753),单株遗传力相对较低。不同家系各性状间相关性较高,树高和地径表现优异的家系,林木较通直,分叉干少但分枝多、枝长且粗。赤皮青冈家系 × 地点互作效应明显,立地对其生长影响较大。3个试验点以建德点生长表现最好,其次为安远和分宜,以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综合排序,HNCB8和 HNHT5在3个试验点排序均靠前,整体表现较好。以树高和地径BLUP值排名前20%进行选择,3个试验点共初选出10个优良家系,HNCB8为3个试验点均入选家系。 结论 3年生赤皮青冈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差异丰富,家系遗传力普遍较高,受较强遗传控制。种植生境的改变对赤皮青冈家系影响较大,以HNCB8和HNHT5在3个试验点的综合表现较好,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不同缓释肥添加梯度和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分析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的作用规律,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 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育苗容器中间部位注射浓度为36.28 mg·mL−1 的彩色豆马勃10 mL)与不接种2个处理;副区为基质缓释肥添加处理,设置5个缓释肥添加梯度(1.50、2.25、3.00、3.75和4.50 kg·m−3)。 结果 接种菌根菌对不同缓释肥梯度下1年生赤皮青冈容器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缓释肥添加和接种菌根菌对容器苗总生物量和P利用指数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菌根菌后,赤皮青冈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性状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18.70%、7.16%、10.75%、24.55%、1.02%和18.47%,N含量、N吸收量和N利用指数、P吸收量和P利用指数分别增加2.04%、27.10%、27.67%、19.72%和30.52%,P含量降低2.94%,除总根长和N、P含量外各生长性状和养分状况指标接种和不接种存在极显著差异。无论是否接种菌根菌,随缓释肥添加量增加,除根系直径无明显变化外各生长性状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P含量和P吸收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在缓释肥添加量为3 kg·cm−3时生长表现最好。不接种菌根菌容器苗N含量和N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P利用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接种菌根菌后N、P利用指数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含量和N吸收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结论 接种外生菌根菌彩色豆马勃可促进赤皮青冈容器苗的生长,提高N、P养分利用效率,低缓释肥添加量下菌根的促生效应更显著。生产中可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容器苗质量,同时减少缓释肥使用量,有助于培育赤皮青冈优质苗木并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3个试验点3 a生小叶青冈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和遗传稳定性,为不同区域和立地筛选出速生优质小叶青冈家系,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浙江建德、江西分宜和安远营建的小叶青冈优树家系测定林材料,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开展速生优质家系选择。结果显示:3 a生小叶青冈幼林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为2.18 m、3.02 cm和1.05 m,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度和基径等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0.36~0.71),受中等至偏强的家系遗传控制,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相对较低。性状相关研究发现,树高和地径生长突出的家系,冠幅相应较大,侧枝多且粗。立地环境对家系树干通直度影响较小,但地径、冠幅和最长侧枝长度却存在显著的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基于不同家系树高和地径BLUP的估算值,3个试验点共初选出12个早期速生的优良家系,但没有在3个试验点均入选的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小叶青冈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且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家系的生长不仅受遗传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互作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