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8篇
  22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肖波  韩如刚  韦会平 《食用菌》2003,25(3):19-19
目前,在蜜环菌母种制作过程中,不管是菌种制作厂家还是天麻种植者,大多采用传统的PDA、PDA加富、PDA+黄豆粉等培养基,这些相当经典的琼脂培养基,在食用菌生产中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对于蜜环菌来说,传统的培养基却有许多不足之处:①常规培养基不能为蜜环菌提供充分的营养来源(笔者的试验发现只有在营养相当丰富的培养基上,蜜环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施肥、无土栽培施肥和根外施肥角度总结不同肥料类型对叶菜型甘薯产量、营养成分、品质及生理特性等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品种的施肥技术要点并分析差异性,讨论了部分肥料种类在叶菜型甘薯上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不同肥料施加对叶菜型甘薯影响提供参考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水稻田土壤养分与施肥情况调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4月,在天津市主要水稻种植区域选择18个代表点,通过采集土样和理化指标检测、施肥情况调查,并与2008年土壤检测、农户施肥调查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田土壤肥力处于中高水平,10年来,pH值降低0.2,有机质提高1.4 g·kg~(-1),水溶性盐提高0.97 g·kg~(-1),全氮降低0.1 g·kg~(-1),有效磷增加14.1 mg·kg~(-1),速效钾增加14 mg·kg~(-1);天津市水稻施肥水平提高明显,平均施氮磷钾纯养分总量减少18.9 kg·hm~(-2),纯氮增加2.7 kg·hm~(-2),五氧化二磷减少51 kg·hm~(-2),氧化钾增加29.4 kg·hm~(-2)。施肥成本平均减少600元·hm~(-2),有效降低了施肥量,施肥结构不断调整;最后,针对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和施肥现状,提出了水稻田施肥原则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茶叶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鲜叶采摘的用工需求量大、要求高且季节性强。采茶人工短缺造成了鲜叶下树率低、茶叶资源浪费极大。为解决茶叶生产劳动力紧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茶叶产量,茶园全年机采为大势所趋。笔者通过对机采茶园管理措施的试验、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在川南地区可推广应用的茶园全年机采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现有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存在地质灾害数据时效性差、不准确以及需进行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该研究提出一种联合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和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算法来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得到研究区升降轨形变量,引入高分辨率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数据;然后,选取高程、坡度、升降形变速率等12个评价因子与是否为高危险区构建PSO-BP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并保存模型;利用保存好的模型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指数,通过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结合专家参与进行危险性分级,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结合的方式对高山峡谷地质灾害进行识别,避免了单一轨道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地质灾害不能识别或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利用SBAS-InSAR技术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等辅助信息,可有效识别出活跃的泥石流、滑坡、崩塌和潜在地质灾害,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点数据源时效性差、不准确等弊端;利用PSO-BP算法能跳过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为验证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信息量法和组合赋权法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准确度,信息量法、组合赋权法和该研究方法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分别为0.694、0.721、0.785,准确率为73.3%、76.2%、79.8%。利用该方法能更为有效的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行泛第三极典型地区抽样单元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遥感解译精度评价,提高高分辨率影像的解译正确率,分析解译结果的区域代表性。[方法]于2018—2019年在中国西藏、泰国清莱和巴基斯坦地区分别选取9个、18个、15个抽样单元进行野外调查。以野外调查的土地利用结果作为参照,通过混淆矩阵、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基于Google Earth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和水保措施判读的精度;通过与参考数据集土地利用结构的对比,分析解译结果的区域代表性。[结果]①3个典型样区土地利用解译精度较理想,总体分类精度在80%以上,平均kappa系数分别为0.74,0.75和0.82;②与野外调查结果相比,3个典型样区水土保持措施解译结果比较理想;③遥感抽样解译的结果与GLC 30 m,GLC 10 m数据集的土地利用结构相似度较高。[结论]基于高分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结果与野外调查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且符合参考数据集的土地利用结构,抽样单元遥感解译结果对于土地利用的宏观特征结构有较好的区域代表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砾石含量对土壤可蚀性因子估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砾石(>2 mm)是土壤组成部分之一,其含量对侵蚀产沙有重要影响。在土壤可蚀性因子(K)计算中充分考虑砾石含量的影响,计算所得土壤可蚀性因子会更加准确。利用30弧秒分辨率土壤砾石含量和土壤质地等级等数据,利用文献报道的砾石含量与土壤渗透性和土壤侵蚀关系估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分析估算砾石含量对土壤可蚀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剖面中砾石的存在,通过降低土壤入渗速率(土壤渗透性等级增加5.68%)、增加地表径流而使土壤侵蚀增加,进而使全球土壤可蚀性因子增加4.43%;砾石覆盖通过保护土壤免遭雨滴打击和径流冲刷减少侵蚀,在山地、荒漠(沙漠和戈壁)地区,这一影响会使土壤可蚀性值减小约18.7%。考虑土壤剖面砾石含量和表面砾石覆盖综合影响时,土壤可蚀性因子降低5.52%。(2)以砾石影响为主的地区,占全球62.7%,土壤可蚀性因子可降低0.0091( t?hm2?h)?( hm-2?MJ-1?mm-1);以剖面砾石影响为主的地区,占全球的31.1%,土壤可蚀性因子增加0.0019( t?hm2?h)?( hm-2?MJ-1?mm-1)。(3)剖面和表面砾石共同作用使6个样区土壤流失速率减少约11.8%。因此,剖面砾石的存在会增加土壤可蚀性,而表面砾石覆盖会减少土壤可蚀性,综合影响使土壤侵蚀降低。在区域土壤可蚀性制图研究中,应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而提高土壤可蚀性因子的制图精度。  相似文献   
10.
全国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提取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第四次全国土壤侵蚀普查中,地形因子是基于全国25 m分辨率Hc-DEM提取的。介绍了提取的方法和提取内容,并分析了全国及典型地貌类型区地形因子宏观地理分布特征与中微观格局,以期满足大区域土壤侵蚀普查的需要,促进侵蚀地形分析和侵蚀地貌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