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3种配方栽培桦褐孔菌进行比较试验,发现配方2桦木屑+杂木屑培养基接种后菌丝长势最快,菌丝长满袋时间最短为27 d,在接种后55 d最先形成菌核,形成菌核数量最多为215个,菌核大而坚实,成熟菌核呈圆形,结瘤厚且最大,菌核直径为5.6 cm,最大菌核干重最重为0.72 g,每袋干重产量为65.2 g,每袋湿重产量为247.8 g,干湿比为1∶3.8,生物学转化率为33.0%,菌核颜色为黄褐色。配方1桦木屑培养基和配方3杂木屑培养基在接种后满袋时间、形成菌核时间、菌核大小和产量等差异较小。综合各种因素在日后桦褐孔菌栽培中可选用配方2桦木屑+杂木屑培养基,杂木屑资源丰富,可以部分替代桦木屑,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不同灵芝菌株林下仿野生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灵芝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林下覆土出菇的试验方法,对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灵芝菌丝体的长势、子实体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在相同条件下生长差异明显,以编号为12即龙泉市农业局的灵芝菌种综合性状较好,适合于林下仿野生栽培。  相似文献   
3.
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泉水洞林场,采集到一株野生猴头菌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其进行了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出菇试验,观察分析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大、菌刺长、圆整紧实、颜色洁白、形态好,适合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4.
以黑木耳品种“延农科1号”为试验材料,马铃薯、黄豆粉、麦麸、木屑、废弃黑木耳菌袋等浸出液为原料,研究对黑木耳菌种培养的影响,筛选黑木耳菌种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种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配方3和配方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开孔方式对黑木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开孔方式对黑木耳产量及效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不同打孔方式对黑木耳产量有显著差异,处理Ⅱ(圆形孔)的打孔方式平均产量最低,处理Ⅲ(三棱孔)的黑木耳平均产量最高,为58.39 g/袋,且耳芽分化率为100%,经济效益比处理Ⅰ(一字孔)增加0.88元/袋。[结论]处理Ⅲ(三棱孔)的打孔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延边地区的一株野生杨树桑黄进行驯化栽培试验,经组织分离获得菌种,提纯培养后制备成栽培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并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原种、栽培种长满时间分别为35天和40天;菌丝黄色,抗杂能力强;子实体形成较快,形态好,适合作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的氮源(蛋白胨、硝酸铵、谷氨酸、尿素)、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玉米粉)和pH(5、6、7、8)培养基对晶粒鬼伞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的菌种进行培养,测试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的影响,结果为:适宜的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硝酸铵,pH为5。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出适合东北地区栽培的桑黄品种,选择8个菌株为材料,通过菌丝培养、拮抗试验和栽培试验,对比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和子实体差别.结果表明,菌株YBSH7和YBSH8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菌株YBSH1和YBSH4,菌株YBSH7和YBSH8之间无拮抗反应;菌株YBSH5、YBSH7和YBSH8栽培后能产生完整的子实体.综...  相似文献   
9.
根据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酸性蛋白酶(Acid protease,AP)基因(IO-AP)序列密码子的偏好性优化选择酶切位点和载体,成功构建pGEX-4T1-IO-AP原核表达载体;用热激法将该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构建桦褐孔菌酸性蛋白酶(IO-AP)重组菌。以此重组菌表达的IO-AP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0kDa。以获得的较高纯度的重组IO-AP作为免疫原,采用传统3-2-2-2免疫方式免疫4只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4免之后,4只小鼠抗血清效价均大于121500,成功制备了IO-AP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IO-AP在桦褐孔菌菌核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第二个时期(栽培130d,菌核长至1.33g时)AP蛋白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白囊耙齿菌人工栽培子实体产量与质量,通过采用5种不同开口方式进行出菇管理比较子实体形成和成熟时间、形态和生物转化率等,筛选白囊耙齿菌最佳出菇开口方式。结果表明,5种开口方式栽培白囊耙齿菌均能形成原基,并获得成熟子实体。其中,以开口方式(3)(260个小“-”口)与开口方式(5)(敞口)表现较好,子实体商品性好,生物转化率相近;开口方式(3)开口小,利于保湿,杂菌污染率低,子实体呈散朵状、根小、无栽培料粘连,商品价值高,可使用电动开口机开口,省时省力,但子实体发育偏慢;开口方式(5)子实体生长发育快,呈大朵状,但在浇水时易积水,为避免杂菌污染率高,要注意控制温度在26℃以下;其余3种开口方式((1)“/”口、(2)大“V”口和(4)大“—”口)子实体呈聚集状,商品性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