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耐贮性和贮藏期间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玉美人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了嫁接对薄皮甜瓜耐贮性和贮藏期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嫁接果实发生缓慢的后熟作用,在贮藏后第4天才出现乙烯高峰,较自根果实推迟了2 d;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与乙烯变化趋势一致。贮藏6 d以后,嫁接和自根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酶活性均降低。在贮藏初期,嫁接果实淀粉含量和果实硬度大于自根,果实失重率和含水量与自根相差不大,但在贮藏6 d后,含水量降低,失重率提高。贮藏期间,嫁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低于自根,而有机酸含量始终高于自根。  相似文献   
2.
YABBY基因家族在叶片、花器官、果实等生长发育方面具有调节功能。为了明确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成员的基本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圆齿野鸦椿基因组中共鉴定出9个YABBY基因,非均匀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通过系统发育树将其划分为5个亚族:FIL/YAB3、INO、YAB2、YAB5和CRC,多数基因有8个内含子。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增方式为片段复制。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EkYABBY3、EkYABBY7和EkYABBY8分别在胚胎、雌蕊和雄蕊进行了高表达,EkYABBY9在花蕾和花瓣+萼片上进行了低表达,在其他组织进行了高表达。YABBY基因启动子2 000 bp处含有多个非生物胁迫响应和激素响应元件,如光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低且具有深休眠现象,研究发现INO类基因和YAB2类基因在其种子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YABBY基因家族对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育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个品种薄皮甜瓜成熟特性、主要香气组分和含量以及香气合成相关酶活性。【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氧电极法检测薄皮甜瓜果实乙烯释放量及呼吸速率,利用气质联用(GC-MS)检测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测定香气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彩虹7号’乙烯和呼吸跃变期比‘日本甜宝’提前3 d,后者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前者;成熟‘日本甜宝’果实中醇类和醛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虹7号’,而总芳香物质和酯类含量差异不显著;‘彩虹7号’和‘日本甜宝’中总酯类与乙酸酯类物质含量分别在花后33 d 和35 d达到最大;‘日本甜宝’果皮和果肉中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活性显著高于‘彩虹7号’,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 AAT)活性则正好相反,两品种果实中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活性差异不显著,且果皮中芳香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均高于果肉。【结论】成熟时‘日本甜宝’中较高的醇、醛含量是其果实清香的重要原因,酯类与各香气成分相互之间构成比例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薄皮甜瓜果实整体香气不同的原因,LOX、ADH和AAT协同作用影响果实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嫁接对薄皮甜瓜不同发育时期果皮和果肉中主要酯类、氨基酸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嫁接对薄皮甜瓜果实中芳香物质影响的初步机制,并阐明氨基酸与酯类物质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相色谱法(GC)结合定量检测4种主要挥发性酯类物质含量,测定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及酯类合成关键酶醇脱氢酶(ADH)和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结果嫁接提高了果皮和果肉中乙酸乙酯含量,降低了乙酸己酯和乙酸苯甲酯含量;提高了果皮中乙酸-2-甲基-1-丁酯含量,但降低了其在果肉中含量。共检测到16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升高,且嫁接果实氨基酸含量在前期高于自根,而在发育中后期低于自根,并验证了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参与了乙酸-2-甲基-1-丁酯的合成。嫁接极显著地降低了果皮中ADH和AAT活性,显著降低了果肉中AAT和ADH活性。结论嫁接改变了甜瓜果皮和果肉中主要酯类含量,成熟期果皮中酯类含量高于果肉。嫁接使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其中部分氨基酸参与了支链酯类的合成。嫁接总体上降低了ADH和AAT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施肥对圆齿野鸦椿果皮高抗炎物质色原酮碳苷(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采用L18(3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4年生圆齿野鸦椿幼树,设置生物炭、氮、磷、钾元素肥与微肥施肥配比,并设空白对照组,共19个处理。经方差、相关性、线性回归和隶属函数等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元素肥单施效果不明显,钾肥与微肥使isobiflorin(B1)和biflorin(B2)含量较大;配施时,B1、B2含量在T16处理时最大,分别为24.39、24.93 mg·g-1,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一致;B1和B2含量相关性为0.999,显著度<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B2=-0.082+1.026×B1。综上,T16处理是色原酮高含量药用林培育的施肥方案,圆齿野鸦椿存在体内互相转换的可能。本研究为其科学培育与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