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湿地松象虫(Shirahoshiyo SP)属鞘翅目,象虫科,隐啄象亚科。1982年在本所3—4年生湿地松人工幼林内发现此虫危害,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观察。湿地松象虫目前发现主要危害湿地松(Pinus taada linn),未见危害其它植物。此虫危害的幼树呈单株或小块状分布。以幼虫危害树干形成层,切断养分运输的通道,致使幼树停止生长,落叶,枯枝,最后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2.
在我市现有林地中,松属树种面积为56891.7公顷,约占总面积的35.8%。荒山绿化先锋马尾松和70年代引进的湿地松、火矩松,先后成为丘陵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林学界公认它们的特点,但对它们抗松毛虫的能力,认识却不一致。我们于1986—1987年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工作。材料与方法室内饲养是在马尾松松林内采集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的卵粒,于孵化后将幼虫分别装入12×4.5厘米的大试管,每管1条,编号,每组饲养50条,分别用5年生马尾松、湿地松、火矩松针饲养,每天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模拟危害程度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5~1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时,越冬代对当年高生长有显著的影响;5~2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材积有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70%以上时,越冬代对当年、第一代对当年、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100%时,第一代还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危害最大,越冬代和第二代相近似。这为制定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开展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越冬代松毛虫的严重危害 (针叶损失 70 %以上 ) ,对当年的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有极显著影响 ;一代 (7月 )的严重危害 ,对当年和后一年的胸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有显著影响 ,对高生长影响不显著 ;二代 (9月 )的严重危害 ,对当年的生长量无影响 ,对后一年的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有极显著影响。无论哪一代危害 ,对后 2年的生长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檫树叶斑病是近年来在檫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害。该病经初步调查在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均有发生。1980年8月,在我省醴陵县桃花公社林场调查,全场1,400多亩檫树林全部发病。发生时,被害株叶片失绿变黄,遍及全树,继而早落,全林景象萧条,远看如同火烧一般。据观察,被害株叶片早落后,虽当年又会重新萌发出二茬小叶,但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减少、耗费增加,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使材积的年生长率相应减少。鉴于该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我们于1980-1982年对致病病原,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一、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1981年8月,我们在湘潭地区的(灵阝)县、茶  相似文献   
6.
柰李对低温反映十分敏感,开花的最适宜气温为12—16℃,受害温度:花营期1.1-5.5℃;花开放用0.55—2.2℃,幼果期5.5-2.2℃。为了防止或减轻低温的为害,主要应抓好以下保花保果技术措施:一、花蕾期花蕾露白时喷施0.2—0.3%硼砂。并可在硼砂液中加少量食糖液。硼可以促使花粉管增长,有利于授粉.同时硼肥的施用可减少果肉发生硬的凹坑,减少果实开裂,提高果品质量。二、初花期(约3月10—15日)喷100PPM三十烷醇。盛花期(约3月20—25日)再喷50PPM赤霉素加0.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操作:先用1两白酒将1克赤霉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目的,是叙述一种保存鳞翅目及其他软体昆虫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能够保持其逼真的外形,在一个短时间内完成操作过程,并能保护内部组织,而且购置所需设备,也是一所小型实验室的经费预算所能承担的,甚至还可设法利用其他设备代替。干燥剂硅胶(SiO_2)或硫酸钙(CaSO_4)再注入一种氯化钴之类的指示剂,都可成为很好使用的干燥剂。这两种化学药剂加上指示剂,吸水时,都呈兰色,耗尽后呈粉红色。两者都只要摊开在锅里,置于350-400°F的烤箱内干燥约两个小时,就能恢复原有的性质。硫酸钙是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