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11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继军 《农村科技》2006,(11):49-49
一、初生仔鹿的护理1.仔鹿的栖息环境在产仔季节到来之前,安装仔鹿保护栏,保护栏设在较高处,以利于保温与采光。栏内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垫草。保护栏前面的栅条间隔15-20厘米为宜,太窄容易夹死、夹伤仔鹿,过宽时母鹿会钻人栏内偷食补饲精料和垫草。2.观察哺乳情况仔鹿出生后10~15分钟就能站立起来寻找乳头,并吃到初乳。仔鹿第1次吃乳的早晚,是仔鹿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与分娩母鹿的温顺程度和母性强弱有关。优良的母鹿分娩后寸步不离仔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草地灾害类型及致灾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是一种可作为饲用的草本植物占据优势的植物群落,中国草地面积有60亿亩,其中西部的草地占87%,目前,西部草地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草地畜牧业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草地灾害的长期存在并日趋势严重。本文通过对西部草地灾害的类型和致灾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防止草地灾害发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彭珂珊 《四川草原》2003,(3):5-8,10
农牧交错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建国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农牧交错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学理论在环境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态经济学力求将生态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来。研究生态因素与经济因素现象的关系,寻求经济活动与生态变化的良性平衡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失衡表现。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之要求。提出了防治生态环境恶化之措施。  相似文献   
5.
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松安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57-160,171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分析,提出了该区畜牧业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立草为业;改革放牧为舍饲,大力发展草食肉畜;建立高效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推广“公司+农户”以沼气为纽带的“五位一体”生态型塑膜温室畜牧产业化发展模式,经5~10年使草食型:精料型畜种结构调整为6:4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250~600mm,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136.91亿m3,人均484.58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调水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培肥地力以肥调水、轮作倒茬调水、抗旱育种调水、间隙休闲调水、径流农业调水、节水灌溉农业调水和化学技术调水增产技术的作用,为黄土高原发展节水型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学术界就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看法,作者试图根据吴起县1997-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和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吴起县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但其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仍需要优化升级,即加强工业、商饮业与运输业的发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深化林草业与牧业链网结构的构建,推进吴起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生态位显著提高,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依据系统综合生态位发展曲线,目前农业资源和经济效益是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协调产业与资源关系,有望进一步推动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型生态农业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耦合的结果,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产业态势、经济效益来表征;文章首次依据其演变过程和效果选择其中的1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安塞县1998-2009年相关数据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运用熵值法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1998年6月~1998年9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以高水迎峰,上压下顶,峰急水猛,时长量大为特征。分析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存在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河道淤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法制观念淡薄,投入问题尖锐,承灾功能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