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效果为例,针对影响林业发展的障碍性因子,阐述了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立地条件,提出了灌木林地、疏林地的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荒山荒地和退耕还林地的人工造林的技术思路、主要技术措施和造林模式,并对所构建的植被恢复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土地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重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治理引发土壤碳转变并对陆地碳循环产生影响。然而,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还不明确。选取典型石漠化区梯田嵌套鱼鳞坑(NL)、鱼鳞坑(FSP)、梯田(TR) 3种水土保持措施作为研究对象,以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退耕还林地(CK)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鱼鳞坑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是梯田嵌套鱼鳞坑和梯田的1.4,6.2倍,有机碳储量分别比梯田嵌套鱼鳞坑和梯田提高30.78%和444.44%,活性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大于其他2种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固碳效果最好。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碳、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易氧化碳与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可溶性碳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情况。鱼鳞坑和梯田措施土壤全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增加会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存。鱼鳞坑可作为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中优先考虑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喀斯特白云岩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及分布规律,为石漠化地区植被快速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白云岩草地、灌丛、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月利用网格法分0~10cm和10~20cm 土层进行土壤取样并分析,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  相似文献   
4.
以2005年设于贵州喀斯特地区普定县的12块侧柏人工林样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软件SPSS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侧柏人工林分的8个因子对其林分天然更新幼树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天然更新的侧柏幼树株数与其林分的郁闭度、林木株数以及林地的坡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将影响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效果的8个因素归并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它们在其更新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溶岩区4种人工林(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人工林凋落物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模型,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模型。人工林土壤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凋落物饱和含水时相对自由水面蒸发率桤木林为68.12%,刺槐林为76.84%,杜仲林为73.70%,滇柏林为80.41%。在环境一致条件下,滇柏林与其他3种人工林相比凋落物水分损失较易。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段的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段的植物调查为依据进行分析,该地段主要有10种植物群落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主要种类和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群落出现层次减少、高度降低、种类减少、乔灌木种类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