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斑病是影响白术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5—2017年从浙江省磐安、天台、新昌和嵊州4地采集、分离得到137株白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斑病菌群体 (n = 137) 对甲基硫菌灵的高水平抗性频率为77.4%,中等水平抗性频率为22.6%,未检测到敏感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20.4%,含2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和7株中等水平抗性菌株。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白术黑斑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值为0.15 mg/L。供试的137株白术黑斑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分布在0.05~0.87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29 ± 0.11) mg/L,可作为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2.
苏丹草小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苏丹草新病害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菌和苏丹草大斑病菌的比较研究,鉴定出苏丹草小斑病病原与玉米小斑病病菌是同一个种,不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Nishikado&Miyabe)Shoemalcer=Helminthosporium maydis Nishikado&Miyabe=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Drechs.)Drechsler(有性世代)〕,苏丹草是一种新寄主。  相似文献   
3.
在金华和温岭水稻田设置不同密度的性信息素诱芯处理,调查研究其诱蛾量、对二化螟的防效,及对稻田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诱捕器的平均诱蛾量时间动态在地区间有明显不同;金华试验点的二化螟防治效果随着诱捕器的密度增加而上升,而温岭试验点在不同诱芯密度下的防效差异不明显。不同地区稻田二化螟的天敌群落种类和数量差异显著:金华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22科38种,主要种类为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 Thorell)、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 Boesenberg et Strand)和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 Gahan);温岭稻田共调查鉴定二化螟天敌种类10科14种,主要种类为食虫瘤胸蛛、驼背额角蛛(Gnathonarium gibberum Oi)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icius)。稻田放置诱芯的密度会显著影响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每667 m2设置1枚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降低;每667 m2设置2~3个诱芯时,二化螟天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时,占据不同生态位的二化螟天敌群落多样性表现有显著差异。综合考察,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每667 m2诱芯悬挂量以3枚为宜。  相似文献   
4.
氯苯醚酰胺[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Y13149]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药效团连接碎片虚拟筛选策略(PFVS)快速发现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创制化合物的农药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苯醚酰胺对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供试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C50值在0.008~15.25 mg/L之间,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辣椒疫霉和链状腐霉活性较弱。田间试验表明,氯苯醚酰胺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75 g/hm2时的平均防效为79.6%,其防效总体略好于噻呋酰胺(75 g/hm2的平均防效为77.3%)。此外,氯苯醚酰胺对采自浙江和江苏两省的125株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在0.002~0.259 mg/L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1 ±0.008) mg/L,因此可将其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氯苯醚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该文提出了一种根据大麦多光谱图像实时识别大麦赤霉病害的方法。首先利用阈值分割以及形态学的处理算法去除大麦穗图像背景和麦芒干扰信息;其次从预处理后的多光谱图像中提取图像的颜色统计特征;最后将这些颜色统计特征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LS)进行模式特征分析,经过交互验证法判别选取最佳的主成分数,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least square-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建立病害识别模型。经过比较发现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后,最佳主成分为1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病害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3.9%。表明利用多光谱成像信息可对大麦赤霉病进行准确识别,为植物病害监测与防治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腐霉利的抗性现状,于2017—2018年采用单孢分离法从浙江省5个地区的草莓大棚共分离获得200个菌株.通过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其对腐霉利的抗性,对抗药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抗药性分子机制,建立了B.cinerea腐霉利高抗基因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  相似文献   
7.
施心成  李涛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2023,30(6):1288-1294
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用于防治山核桃干腐病多年,为明确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其抗性发展现状,指导山核桃干腐病防治的精准用药,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山核桃干腐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抗性频率以及部分菌株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EC50),评价了甲基硫菌灵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分生孢子器数量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山核桃干腐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已经表现出严重抗性,抗性频率达到84.37%。随机选择4株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63 μg/mL,而5株抗性菌株的相对抗性水平在49.9~84.8之间。供试所有菌株对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均表现敏感。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随机选取的6个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48、0.023和0.091 μg/mL。在适合度方面,甲基硫菌灵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抗性菌株,产分生孢子器数量显著少于抗性菌株;在致病力方面,甲基硫菌灵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无显著差异。在甲基硫菌灵抗性菌株的β-tubulin序列中,未发现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有关的氨基酸突变。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的战略性资源。铁皮石斛、“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种植过程中病虫危害、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已成为药材质量安全的隐患。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迟,基础研究薄弱,少量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病虫发生症状、田间药剂防治等方面;生产上缺少登记农药可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安全用药规范几乎是空白,抗药性研究还刚起步,意味着科学用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浙产特色中药材病虫害化学防治的研究现状,包括病虫害鉴定、实验室和田间药剂筛选、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等方面,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提出应加强病虫害防治与药材质量安全相关的基础研究,加快药剂筛选与登记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加快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推广,推进安全用药,为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期为其他特色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土壤学》是苏联科学院所属机关学术刊物。月刊。由俄罗斯自然科学家道库恰耶夫的学生与助手 B、B 奥托茨基于1899年创刊,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世界上古老而又有影响的土壤学学术刊物之一。该刊被美国译成英文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查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产区危害山核桃的小蠹虫有小粒绒盾小蠹、光滑材小蠹和黄须球小蠹三种,对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介绍了采用48%毒死蜱乳油20倍涂干、喷淋、喷雾的防治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