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1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8篇 |
农学 | 126篇 |
基础科学 | 24篇 |
236篇 | |
综合类 | 721篇 |
农作物 | 52篇 |
水产渔业 | 47篇 |
畜牧兽医 | 174篇 |
园艺 | 34篇 |
植物保护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b对匍匐翦股颖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Pb离子浓度胁迫与处理时间两因素试验方案,利用甲基氮蓝四唑(NBT)光密度测定法测定了匍匐翦股颖(Agrotistolonifera)根系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活性,并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中的GenearLinearModel模块,对试验数据进行了F测验,用LSD法对各水平间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重金属Pb各处理浓度对SODs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后SODs水平显著上升,到第4d时达到最高值,处理第3d与第4d之间未达显著水平,第1、2d与第3、4、5d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发现低浓度(<2.5mmol·L-1)Pb处理可促使根系细胞积极的防御策略,使细胞SODs水平持续增加;高浓度(>10.0mmol·L-1)处理使SODs活性在早期上升,第4d后SODs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Pb离子胁迫产生的超量自由基导致酶失活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两种外源硅肥材料开展试验,研究外源硅对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以及稻谷Cd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硅胶(分子式mSiO2.nH2O,含量98%以上)、液体硅肥(SiO2浓度≥23%)作为外源硅肥材料,通过在重金属镉Cd超标稻田土壤施用硅胶,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喷施液体硅肥,研究硅钝化稻田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及降低稻谷Cd含量。【结果】施用硅胶达到100kg/667m2对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有极显著效果,表明稻田施用硅胶可以钝化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施用硅胶达到100kg/667m2对降低稻谷Cd含量有显著效果,施用硅胶再配合喷施液体硅肥时,对降低稻谷Cd含量有极显著效果;施用硅胶、液体硅肥对提高稻谷产量有显著作用。【结论】基施硅胶配合喷施液体硅肥,对钝化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降低稻谷Cd含量,提高稻谷产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前处理、检测方法对淀粉及其制品中铅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选取淀粉和淀粉制品样品,分别经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国家标准中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铅含量,从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经济性等方面评估不同前处理、检测方法的推广使用价值。结果表明:两种前处理方法回收率均较好,微波消解法比湿法消解精密度更好;ICP-MS测定的铅含量值显著高于GFAAS(P<0.05),ICP-MS的精密度、回收率较GFAAS更优,样品中的铅含量低于FAAS的检测限,均无法测定;各种淀粉制品中的铅含量普遍高于淀粉。除FFAS外,两种检测方法以及两种前处理方法均符合此类样品的检测要求,可根据精密度要求、实验室条件等选择最佳前处理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GE-J12’的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以该转化体的外源插入目的基因G2-EPSPS和GAT的序列、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为靶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探针特异性进行鉴定,同时以大豆内标基因Lectin为参照,建立微滴数字PCR拷贝数检测体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只有以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才有扩增信号。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和GAT、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微滴数字PCR检测,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和GAT在基因组上的插入拷贝数均值分别为0.99和1.01。同时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拷贝数均值为1.00,验证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为纯合子,因此鉴定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上为单拷贝插入,同时与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马齿苋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法研究马齿苋在铅、镉单一胁迫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铅胁迫对马齿苋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高浓度则显著抑制其种子萌发,2 000 mg/L铅处理下失去萌发能力;镉胁迫下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升高,马齿苋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而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高产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为材料,设置2个盐胁迫处理(S0,正常生长条件;S1,盐逆境,3g NaCl/kg干土)和2个微生物处理(M0,对照;MM,荧光假单胞菌与巴西固氮螺菌共同接种水稻根际环境),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功能微生物对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0处理相比,S1处理下水稻植株生育期严重滞后,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显著降低;与S1M0处理相比,S1MM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可见,荧光假单胞菌与巴西固氮螺菌进入稻田土壤可缓解盐逆境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升水稻叶片光合能力、耐盐性能,并显著提高水稻分蘖能力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进而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外源基因在成年树木中的表达及稳定性,以转Ri质粒6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为材料,以同时种植的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为对照植株,对21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进行外源基因检测和生长、生理特性测定。PCR检测结果证明,Ri质粒T-DNA上的tms、rolC基因在各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转基因株系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均小于对照植株,叶片长宽比大于对照植株;71%的转基因株系树高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胸径低于对照植株。转基因株系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Fv/Fm值、PI值均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叶片内源GA3含量及所有株系叶片的内源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均高于对照植株,而86%转基因株系叶片的内源ABA含量低于对照植株。T-DNA能够在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中稳定表达,使植物体内内源IAA和GA3含量提高,生长受到抑制,但不同株系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百合种球活力改良外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百合种球活力研究的系统性,文章从种球活力外源改良技术研究的有关进展入手,包括种球品质复壮技术、采后处理技术和播前处理技术等三大方面,系统阐述组织培养、脱毒、扦插、种球更新、提纯复壮、冷藏处理和播前处理的理化调节技术等应用进展,认为这些外源技术的应用直接受品种、类型、状态、环境、处理等因素影响,改良效果存在差异,建议百合种球外源改良技术的研发应用宜依托种质创新、种球活力生理等基础研究,形成较为完备的种球品质精准改良技术的研发体系,以推动中国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外源活性氧处理对苹果果皮组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种类外源活性氧处理对果皮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超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种类的外源活性氧(′O2、·OH、H2O2)处理均可不同阴离子(O2-·自程度地提高果皮中SOD活性以及O2-·和MDA含量。其中,以外源·OH对果实的胁迫最为明显,表现为O2-由基以及MDA含量达到最高水平。外源活性氧处理可以用于果实胁迫生理研究以及果实抗氧化能力的诱导。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离子Cu Zn Cd的相互作用对Pb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其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的影响与离子的种类、数量及组织的类型有关。Pb的积累主要与Zn、Cd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关系密切;随着重金属离子种类数目的增加,相互作用对积累的影响变得显著;重金属离子混合后使Pb在鱼鳃中的积累浓度降低,肝脏中的积累浓度升高;对Pb在肌肉中的积累无影响。在鳃中的积累主要受表面位点竞争作用主导,而在肝脏中的积累主要与MT的诱导作用有关。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不会改变Pb在鲫鱼组织中的分布规律,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肝脏>鱼鳃>肌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