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1篇 |
免费 | 351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7篇 |
农学 | 193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52篇 | |
综合类 | 1290篇 |
农作物 | 162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103篇 |
园艺 | 483篇 |
植物保护 | 3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149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笔者通过林木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技术,对江西省十余个市,县杨树造林区进行了广泛调查,共采集标本56号,按常规的病原鉴定方法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6种枝干病害,其中5种为侵染性病害,1种为生理性病害,由真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e,引起的枝干溃疡危害广且重,为杜绝病害的扩展蔓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油菜根肿病自苗期开始发生 ,严重时可导致油菜苗死亡以至全田毁株。成株受害则根部肿大 ,腐烂 ,甚至使植株枯萎死亡。近年来 ,该病的发病率在川南一带有上升趋势 ,一般植株的发病率达 10 %~30 % ,严重的高达 5 0 %以上。对油菜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现就该病的症状、病原与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症状在发病初期 ,病株地上部份有萎蔫现象 ,早晚可恢复 ,叶片无光泽 ,主根呈纺锤形或不规则畸形 ,大小不等的肿瘤 ,初期表面光滑、白色 ,以后颜色变褐 ,表面粗糙、龟裂 ,易为土中杂菌感染而腐烂 ,主要特征是根部肿大 ,因此有“萝… 相似文献
4.
1988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息烽县王家坪乡上寨村,暴发了以黄牛为主的气肿疽病,黄牛发病率15.2%,死亡率26.7%。一般呈急性经过,潜伏期1~3天,主要侵染3月~3岁的黄牛。疫病发生后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病牛及时进行中西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努尔古丽·伊马木艾山 《农村科技》2010,(11):31-32
<正>一、加强管理加强栽培管理是最根本、最经济的办法,可提高树体的抵抗力,并能有效控制侵染。合理施肥、灌溉,可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发生;搞好果园卫生,及时查找和剪除病虫枝梢,摘除 相似文献
6.
7.
8.
玉米纹枯病侵染来源与侵染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纹枯病侵染来源与侵染途径的初步研究徐家兰,周保亚,刘逸卿,林明政(徐州农业学校221006)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徐州地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玉米制种田,杂交亲本发病严重。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和病菌的侵染途径,及其在病株上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了陕西线辣椒病毒病的病原种类、侵染传播途径、发病因素、发生症状,总结了线辣椒病毒病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对实现线辣椒栽培优质、高产、安全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施加不同浓度的生物炭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共生体系下玉米根系及生长的影响,选用玉米正大619以盆栽方式进行试验,设置0%(CK)、0.75%(C1)、1.50%(C2)、2.25%(C3)、3.00%(C4)5个不同的生物炭施用量和3个取样期(玉米出苗30、50、70 d)。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降低30、50 d时玉米根系的侵染率(P<0.05)、降低30 d时的接种势和基质孢子数;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50 d时的C1、C2处理除外);施加生物炭处理在30、50 d时玉米根系指标相比同时期的对照主要表现为下降,而在50 d时C2、C3处理的根系指标则高于对照;施加生物炭提高了30、70 d时的根系活力(30 d时的C3处理除外),而50 d时由于侵染率较低且根系生长相比其他2个时期较弱,因此根系活力较低;30、50 d时,施加生物炭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30 d时的C3、C4处理及50 d时的C4处理除外),而70 d时玉米处于开花期,对养分需求量较大,C1、C2、C3处理因菌根侵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