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8篇
  免费   1717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613篇
基础科学   632篇
  1173篇
综合类   2612篇
农作物   603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483篇
园艺   656篇
植物保护   633篇
  2025年   68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左伏3号山楂的组织培养和常温离体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伏山楂品种"左伏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常温离体保存研究。结果表明:左伏3号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1.0 mg.L-1+IAA0.08 mg.L-1,成活率达到93.3%;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8 mg.L-1+NAA0.01 mg.L-1,繁殖系数达到5.5;生根培养在1/2MS+NAA0.5 mg.L-1上生根率(31.7%)最高,移栽可成活。0.4~2.0 mg.L-1的PP333不适宜左伏3号的常温离体保存,而CCC 40 mg.L-1和ABA2.0 mg.L-1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2.
A totatl of 116 isolates of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were collected from 45 samples 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20 Chinese physiological races belonging to seven group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seven standard Chinese rice blast identifying varie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groups could be ranked as ZA, ZD, and ZB, wit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47.41%, 22.41% and 15.52%, respectively. The race ZA49 was the dominant race wit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26.72%.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the races ZD5 and ZD1 were 10.34% and 8.62%, respectively. The rising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these three dominant speci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that causing Kongyu-131 more sensitive to rice blast. The results of virulence frequency indicated that the race harboring Pi-k, Pi-i, Pi-a gene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rice blas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y should not be large-scale cultivated.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茄‘托鲁巴姆’ (Solanum torvum ) 为砧木, 茄子(S. m elongena) ‘西安绿茄’品种为接穗, 研究了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点,分析了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水解酶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 探讨了嫁接提高茄子氮素转化和吸收与土壤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水解酶活性均较自根茄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发育时期也有一定的变化。嫁接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生育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且显著高于自根处理。嫁接茄的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脲酶与其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体上看, 嫁接显著增加了茄子根际土壤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脲酶活性, 嫁接茄株也表现出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基质中不同比例珍珠岩的添加对番茄穴盘苗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以番茄(红石头516F1)为供试品种,采用50孔穴盘育苗,在草炭∶蛭石=2∶1的混合基质中加入不同配比的珍珠岩,设置5种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比例珍珠岩的添加对番茄穴盘苗的矮化影响及壮苗效果.结果表明,珍珠岩的介入对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了混合基质的孔隙度,增强了其通气、保水保肥性能.此外,生理指...  相似文献   
5.
研究土壤水分对自行研制的包膜尿素(BG、BF)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土壤培养方式,探讨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10%、40%、80%和100%条件下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以下时,BG和BF在各培养时期内的氮素溶出率都比较低,在培养第42天氮素溶出率仅为66.3%和68.4%,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溶出率均达到了80%以上;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40%、80%和100%条件下,氮素溶出50%所需要的天数,BG型包膜尿素比BF型延长了4.6d 、0.2d和0.9d;氮素溶出特性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1=N0[1-exp(-kt)]描述,k为氮素溶出速率常数,包膜尿素BG的k值小于BF.土壤水分对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率影响较大,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氮素溶出率增大;硅藻土作为包膜材料对养分的缓释效果要好于沸石粉.  相似文献   
6.
对小麦白粉病菌空中孢子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孢子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病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孢子量与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70 1;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94: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8 9;与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  相似文献   
7.
以托鲁巴姆为砧木、西安绿茄为接穗进行嫁接,研究嫁接对茄子果实中蛋白质、VC、可溶性糖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后除可溶性糖含量略低于对照外,蛋白质、VC及果实中的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嫁接苗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在果实各部位的分布规律基本不变,内果皮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高于外果皮,由果实顶部至蒂部各种养分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随着果实的膨大,嫁接苗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与对照基本一致。瞪眼期果实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进入商品成熟期后,果实中的养分含量基本不变,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对梅花鹿胎盘寡肽脱色脱腥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研究脱色脱腥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各试验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于寡肽损失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对梅花鹿胎盘寡肽脱色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0%,脱色pH值11,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60min。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74.8%,寡肽损失率为19.5%,无腥味。  相似文献   
9.
Xu  Yingde  Ding  Fan  Gao  Xiaodan  Wang  Yang  Li  Ming  Wang  Jingkuan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19,19(3):1407-1415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Crop residue return is an effective and low-cost agricultural approach for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equestration. Yet, it is largely unknown to what extent the...  相似文献   
10.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