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2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林业   6篇
农学   374篇
基础科学   300篇
  587篇
综合类   1707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679篇
植物保护   52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营养液中分别添加NaCl和KCl,在2种EC值(4.0、8.0 mS/cm)和3种处理时间(10、20、30 d)下,对比研究2种盐胁迫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比KCl处理更能提高番茄果实的VC含量,其中EC值为4.0 mS/cm的NaCl处理30 d与EC值为8.0 mS/cm的NaCl处理10 d的2种处理的果实中VC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EC值为4.0 mS/cm情况下,NaCl处理和KCl处理的提升率差异不明显,当EC值增大至8.0 mS/cm后,KCl处理比NaCl处理的提升率更大;盐胁迫降低了果实的糖酸比,在相同处理下,除EC值为4.0 mS/cm、时间为30 d的处理外,KCl处理的下降率大于NaCl处理;盐胁迫使得番茄的单株产量减少,NaCl处理和KCl处理下降幅度最小都发生在EC值为4.0 mS/cm、处理时间为10 d时,分别为33.8%和5.5%;另外,相同处理条件下,NaCl处理的单株产量下降率明显大于KCl处理。为了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建议采用EC值为4.0 mS/cm的NaCl或KCl营养液对番茄在开花后进行盐胁迫处理10 d。  相似文献   
3.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种子发芽后30d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红/蓝光组合(1:1、3:1、5:1、7:1)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在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蛋白组数据。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和成熟期,对番茄风味有积极作用的己醛、反式–2–己烯醛、β–紫罗兰酮、牻牛儿丙酮、6–甲基–5–庚烯–2–酮、2–苯乙醇、愈伤木酚的含量在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中最高,而对风味有消极作用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低,并且在成熟期为0。进一步分析了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的差异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番茄果实共鉴定到12个与挥发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差异蛋白,其中8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通过对12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转色期的苯丙酮酸互变异构酶(MIF)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11个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均一致。  相似文献   
4.
一种快速提取番茄叶片DNA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的幼叶为实验材料提取总DNA,经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发现:DNA质量较好,所得的DNA可用于RAPD等技术。此法具有提取速度快、质量高和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We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en, an aqueous extract of the dry mycelium of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on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s. Pen controlled a broad range of pathogens on several crop plants under green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Pen protected grapevine from downy and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Plasmopara viticola and Uncinula necator), tomato from early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ion from downy mildew (Peronospora destructor) and apple trees from apple scab (caused by Venturia inaequalis) to a similar extent as fungicides such as copper and sulphur or well-known inducers such as benzothiadiazole or β-aminobutyric acid. Pen had no major direct fungicidal effect and is thus supposed to protect plants by activating their defense mechanisms. The raw material for extraction of Pen was available in constant quality, a prerequisite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en caused phytotoxic side effects. The symptoms mostly consisted of small necrotic spots or, more rarely, of larger necrotic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mptoms was dependent on several parameters, including concentration of Pen,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the persistence on the plant tissue, the plant species and variety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grapevine, a partially purified fraction of Pen was much less toxic than the crude Pen extract, but protected the plants to a similar extent against P. viticola. Our data show that Pen has interesting and unique properties as a plant protection agent, bu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rther reduce its phytotoxic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6.
番茄品种渝粉109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S法提取番茄杂一代品种"渝粉109"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通过RAPD-PCR分子标记方法,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用于种子纯度鉴定。利用200个RAPD随机引物,以杂一代品种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组进行筛选,结果显示:8个RAPD引物的DNA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其中R3能稳定地在亲本之间扩增出互补的特异条带。经定向验证、种子真伪鉴定、纯度鉴定,表明构建的渝粉109指纹图谱有效。  相似文献   
7.
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及CAPS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番茄抗晚疫病ph-3基因已有的RAPD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该测序结果设计SCAR引物对抗病亲本、感病亲本、抗病池、感病池、F_1个体进行扩增,均获得一条592bp的特异片段.感病基因型和杂合抗病基因型存在Xba Ⅰ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261bp、193bp和95bp以及592bp、261bp、193bp和95bp的特异性片段,纯合抗病基因型无此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仍为592bp的产物.这些片段能成功区分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和F_1个体,很有可能是与ph-3基因连锁的CAPS标记.  相似文献   
8.
番茄青枯菌分泌物中热稳定成分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青枯细菌毒性菌株平板培养滤液中热稳定性成分对番茄组织培养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CF中含有一类非酶,非胞外多糖的热稳定毒性物质,它对番茄叶片脱分化过程有抑制作用,抗病材料较感病材料敏感,另外,它对番茄试管生根也起抑制作用;EPS没有上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钾与钙和硅混合喷施对番茄抗逆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钾、钙和硅的混合喷施对番茄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水溶性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钾溶液及其与钙和硅溶液的搭配使用均可显著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68%和129%,即钾、钙和硅溶液同时使用的效果最显著;而对于水溶性总酚含量,叶面喷施钾溶液的效果最好,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混合喷施钾、钙和硅溶液,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个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1%和5.2%。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加工型番茄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计采用9个水分处理,探讨对加工型番茄产量的影响,从而寻求最佳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随着灌溉定额和滴水次数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但在番茄需水敏感期(开花期、结果期)滴水次数过少,会严重影响产量。建议试验区加工型番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为:滴水10~12次,灌溉定额2 100~3 000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