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0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0篇 |
农学 | 143篇 |
基础科学 | 68篇 |
205篇 | |
综合类 | 701篇 |
农作物 | 25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309篇 |
园艺 | 1296篇 |
植物保护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4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2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ffects of high pressure argon (H), ultrasound (U) and their combination treatments (UH) 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hite mushrooms were studied during 9 d of postharvest storage at 4 °C. H treated samples exhibited the smallest weight loss and respiration rate compared to all other samples. Mass losses after 9 d of storage were 3.01%, 5.09%, 5.39% and 9.59% for H, UH, U and untreated mushroom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U treated samples showed lower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PPO, E.C. 1.14.18.1) during storage while UH treated samples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in antioxidant capacity during storage and also experienced reduced mass loss and respiration rate. In addition, treated samples were effective in retaining mushrooms colour changes compared to contro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ly treated mushrooms (UH, H and U) stored at 4 °C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from control. 相似文献
2.
3.
为探明放牧引起的土壤硬度变化的机理,用土壤表面硬度计测定比较了放牧与围封禁牧草地栗钙土的硬度,结果表明:长期禁牧的典型栗钙土、暗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的表层土壤硬度分别只有3.14±1.06、2.67±0.60和2.14±0.54kg/cm2,持续过度放牧使它们分别增加了2倍、2倍和3倍。禁牧4 a的暗栗钙土其表层土壤硬度增加部分已下降了92%(以栏外放牧区与禁牧24 a的土壤硬度差为100%),但仍显著高于禁牧24 a的土壤硬度。禁牧8 a的沙质栗钙土,由于放牧而增加的硬度已下降了97%,与禁牧20 a的土壤没有显著性差异。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硬度与土壤湿度及容重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土壤硬度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复相关系数只略高于硬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通径分析显示土壤重量含水量和容重对土壤硬度的表观决定率分别为74.4%和0.03%。根据土壤含水量与容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从土壤含水量中减去容重的影响后,两者的决定率分别为9.8%和67.6%。说明土壤被压缩后不但直接对土壤硬度产生作用,而且通过影响土壤含水量而间接影响土壤硬度。放牧造成的土壤压实,及禁牧后恢复都是首先从表层开始的。因此,如果... 相似文献
4.
5.
荸荠试管苗壮苗培育及小球茎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荸荠试管苗壮苗方法和结球茎条件。【方法】以广西荸荠品种桂蹄1号试管苗为材料,分别进行不同蔗糖、PP333、温度等因素对荸荠试管苗壮苗及小球茎再生的影响。【结果】当6-BA偏低时(1.0mg/L),在不同培养基中添加30.0~120.0g/L蔗糖,均可不同程度诱导荸荠试管苗形成小球茎,其中以30.0g/L蔗糖的效果最好;当蔗糖浓度过高时则抑制小球茎形成。当6-BA偏高时(2.5mg/L),荸荠试管苗仅能诱导形成匍匐茎,而以添加80.0~100.0g/L蔗糖的效果较好。在添加NAA和IBA条件下,不同蔗糖量均能诱导荸荠试管苗长出匍匐茎,但添加30.0~60.0g/L蔗糖时可在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小球茎,其中以30.0g/L蔗糖的诱导效果最好。在含有NAA和IBA的培养基中添加适宜的PP333(0.3~1.0mg/L)均能促进荸荠试管苗生根,并具有显著的壮苗效果,而对诱导荸荠试管结球茎数量影响不明显。在15~20℃条件下培养荸荠试管苗,添加蔗糖的培养基均未能诱导形成试管小球茎,而采用培养前20d温度28~30℃、培养后40d温度15~26℃条件,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类或较低浓度6-BA时,含较低蔗糖量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较多的小球茎;当6-BA浓度较高时,仅能诱导荸荠试管苗长出匍匐茎。【结论】在MS+NAA0.5mg/L+IBA0.5mg/L+蔗糖30.0g/L+琼脂粉3.5g/L培养基中添加PP3330.3~1.0mg/L,均具有很好的壮苗效果。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添加适宜的6-BA或NAA和IBA或蔗糖(30.0g/L)均能诱导荸荠试管苗形成小球茎。 相似文献
6.
7.
板栗基因组DNA几种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板栗基因组DNA几种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分析,表明改良SDS法是最为理想的提取方法,能满足RAPD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板栗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阳山油栗为试验材料,在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栗果失重率总的趋势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上升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前期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后期逐渐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最后又下降;电导率前期较低而后期逐渐下升;低温+Ca处理的SOD及POD同工酶均比+H2O处理的多1条酶带、低温+Ca处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菌渣施用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氮肥(M0)、50%氮肥+50%菌渣有机肥(M1)、全量菌渣有机肥(M2)和2倍菌渣有机肥(M3)。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菌渣有机肥后,茶园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较M0处理分别增加43.10%~104.21%、52.89%~157.14%、31.07%~74.30%和44.96%~107.35%,几乎随着菌渣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0~40cm土层影响不显著。土壤胡敏酸的△logK和E4/E6值均有增加,其中M2和M3处理显著增加,而富里酸的△logK和E4/E6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腐殖化过程较慢。研究表明施用菌渣有机肥不仅更有利于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且能促进上壤腐殖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