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52篇 |
免费 | 1085篇 |
国内免费 | 12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96篇 |
农学 | 1599篇 |
基础科学 | 197篇 |
1364篇 | |
综合类 | 10170篇 |
农作物 | 1171篇 |
水产渔业 | 996篇 |
畜牧兽医 | 5543篇 |
园艺 | 1128篇 |
植物保护 | 7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2篇 |
2023年 | 512篇 |
2022年 | 743篇 |
2021年 | 779篇 |
2020年 | 749篇 |
2019年 | 686篇 |
2018年 | 376篇 |
2017年 | 636篇 |
2016年 | 798篇 |
2015年 | 748篇 |
2014年 | 978篇 |
2013年 | 919篇 |
2012年 | 1353篇 |
2011年 | 1394篇 |
2010年 | 1323篇 |
2009年 | 1361篇 |
2008年 | 1411篇 |
2007年 | 1156篇 |
2006年 | 1071篇 |
2005年 | 936篇 |
2004年 | 695篇 |
2003年 | 597篇 |
2002年 | 477篇 |
2001年 | 480篇 |
2000年 | 406篇 |
1999年 | 395篇 |
1998年 | 381篇 |
1997年 | 303篇 |
1996年 | 283篇 |
1995年 | 225篇 |
1994年 | 235篇 |
1993年 | 232篇 |
1992年 | 217篇 |
1991年 | 202篇 |
1990年 | 165篇 |
1989年 | 156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在养殖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饲养肉鸡为例,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养殖环境更方便人们管理,人为控制温度对于肉鸡生长的影响十分重要。一般认为,肉鸡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1℃,本文将从高于适宜温度、适宜温度和低于适宜温度三个方面对肉鸡生长的影响进行阐述。1控制变量的对比试验在一个养殖肉鸡的厂房内,将所有肉鸡平均分为3部分隔离开来,保持食物数量和水的供给等条 相似文献
2.
<正>禽流感(AI)是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火鸡、鸭和鹅等。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国际兽疫局动物流行病组织(OIE)规定该病为A类烈性传染病。该病的毒型众多、变异性极强、低致病性毒株能在短期内变成高致病性毒株(HPAIV),从而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打击。根据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变异情况,可以把它区分成很多亚型,目前已分离鉴定的AIV分为16 相似文献
3.
4.
5.
试验对9种白腐真菌进行筛选,获得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水解圈较大的菌株,以小麦秸秆为碳源进行产漆酶液体发酵的单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添加量、氮源种类、氮源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的高产漆酶的菌株为一色齿毛菌,对一色齿毛菌产漆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小麦秸秆的最佳添加量为25 g/L,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氮源浓度为1.5 g/L,最佳培养基初始pH值为3.0,最佳培养温度为28℃。一色齿毛菌产漆酶的酶活由最初的1.09 U/mL提高至7.94 U/mL,较优化前提高7.28倍。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显微观察、酶联免疫吸附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了红白、红黑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koi) 子一代 (F1)早期体色发育过程及不同发育时期色素代谢相关酶(酪氨酸酶、胱氨酸酶)的活性和基因(agouti、mc1r、mitf、tyr)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锦鲤出膜后呈淡黄色半透明,黑色素细胞在出膜8 d后开始出现。胱氨酸酶活性随锦鲤发育呈升高趋势,出膜7 d后显著升高(P<0.05);7日龄仔鱼前,红黑组与红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膜7 d后红黑组比同时期红白组显著升高(P<0.05)。酪氨酸酶在锦鲤发育过程中也呈升高趋势,但略有起伏,眼色素积累期及出膜23 d后酪氨酸酶活性均比相邻各期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发育各期红黑组均比红白组高(P<0.05)。表明酪氨酸酶、胱氨酸酶活性变化与锦鲤色素细胞发育存在密切关联。agouti、mc1r、mitf及tyr 4个基因均在原肠期与神经胚期时表达最高(P<0.01),随后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这4个基因可能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