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篇 |
综合类 | 38篇 |
水产渔业 | 32篇 |
畜牧兽医 | 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表皮生噬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内啡吠对雄性动物精子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详述了三种局部调节因子的生成部位和生化性质。此外,还提及转铁蛋白。纤维溶酶原活化因子,抑制素等局部调节因子对精子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探讨3种性类固醇激素在北方山溪鲵精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种激素在山溪鲵精子发生周期不同时期在精巢中的细胞定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雄激素分布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尔后转移到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的核中;雌激素一直存在于生精细胞的胞质及核膜周围;孕激素分布在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的胞质中,随后在精子细胞的核质中有表达.雄激素在早期的精子发生和转型中起作用,而雌激素主要以非基因组效应参与生精细胞的增殖,孕激素在精子发育后期精子细胞的变态中起作用.3种激素以不同的方式调控精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证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生活史最后一步一产后鳗的命运,本研究模拟产后的日本鳗鲡继续在海水中养殖,观察其存活率及繁育情况.结果表明,产后鳗在海水中停食约18 d后,体能得到恢复,部分亲鱼开始出现摄食,1个月左右全部恢复摄食,经244 d养殖,雌、雄鳗体质量增加,存活率达94.6%.随后,给产后鳗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匀浆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激发其退化的性腺(卵巢和精巢)重新发育(与当年银鳗作对照).通过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产后鳗和对照鳗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及其差异,发现产后鳗起初性腺发育比当年银鳗差,但经多次注射激素后,产后鳗性腺成熟与当年银鳗同步,证明产后鳗生殖细胞对激素的敏感件高.应用17α,20β-双羟孕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3)使催熟的产后鳗和对照鳗均产卵和排精,并孵化出仔鱼,从而有力地证明,鳗鲡产后虽体质弱,但待体能恢复后能够继续生存和繁殖.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产后鳗作为今后鳗鲡人工繁殖亲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精子发生、成熟精子的形态以及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多刺裸腹溞雄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输精管和1个生殖孔。精巢壁薄,由电子密度不同的2层结缔组织膜组成。生殖孔位于尾爪底部,其周围无类似交媾器等其他附属结构。多刺裸腹溞的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4个主要时期。精原细胞呈椭圆形,核染色质较分散,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精母细胞由于挤压呈多角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核基质和染色质分别位于细胞核的一侧,细胞质中存在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呈片层状。精子细胞向精子分化,形态上纵向拉长,细胞核也纵向伸长;细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个体增大,且部分线粒体内嵴溶解,形成空泡状的衍生物;内质网大量发生。成熟精子弯曲成棒形,细胞核变小,呈圆形,位于精子的中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精子外表面光滑无附属结构。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双层核膜结构完整且清晰。此外在精巢中还存在巨大细胞。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基因表达调控包括编码基因的阶段特异性表达调控及非编码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微小RNA(microRNA, miRNA)作为一类小的非编码RNA, 通过识别靶基因非翻译区的结合位点, 导致mRNA降解或者蛋白质翻译抑制, 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发挥调控作用。近年来, miRNA在哺乳动物生殖活动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miRNA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精子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卵泡发育及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可通过调节支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或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精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在精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发挥间接或直接调控作用, 也可通过调节卵母细胞、卵丘细胞以及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激素合成和细胞间作用, 对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过程进行调控。作者主要介绍了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过程中, miRNA的细胞和阶段特异性表达及其对靶基因的调节作用, 以期为深入研究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类生长因子,是Cohen继神经生长因子(NGF)之后偶然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8.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7β-雌二醇(E2)影响鲻(Mugil cephalus)早期精巢的精子发生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饲喂含15 mg/kg和50 mg/kg 17β-雌二醇的饲料60 d,以不添加17β-雌二醇的饲喂组为对照.结果表明,幼鲻投喂含E2饲料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精巢均属早期精巢,胞囊中原始的精原细胞占优势,Sertoli细胞紧贴精原细胞.投喂含E2饲料后1个月,低剂虽组(15 mg/kg)的4尾幼鲻均出现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多于高剂量组(50 mg/kg),对照组精巢未见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E2能够诱发精原细胞的分裂.实验结束后投喂E2组精巢发育处在小生长期,可见精巢中有初级精母细胞存在于精小叶中,而埘照组刚刚出现精原细胞的发育分化.用雌激素受体α和β亚型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早期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和sertoli细胞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这为E2诱发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东方次睾吸虫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发生过程。东方次睾吸虫的精子划分为3段:第1段主要包括核和一根鞭毛轴丝;第2段包括较细的核和两根鞭毛轴丝;第3段则由两根鞭毛轴丝组成。第1、2段合称为精子的头部,第3段称精子的尾部。鞭毛为9+“1”的形式,中心有螺旋形的结构。精子发生过程与其他吸虫基本相同。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都呈玫瑰花状排列。精子细胞成熟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分化区域,许多微管排列在膜的内侧,核向分化区域旋转、移动和浓缩;附近出现两对带有小根的中心粒,两根鞭毛由此突出。 相似文献
10.
黄牛与牦牛种间杂交的F3代杂种公牛,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及精子发生的水平,与F1和F2代相比,呈现明显的渐进性改善。但个体间睾丸发育状况及减数分裂与精子发生水平仍有较大差异,且仍能观察到一些异常现象。F3代公牛虽能产生数量较多的精子,但大多仍是畸形或有缺损,这可能是其仍无生育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