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3篇 |
免费 | 570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4篇 |
农学 | 140篇 |
基础科学 | 30篇 |
399篇 | |
综合类 | 869篇 |
农作物 | 66篇 |
水产渔业 | 52篇 |
畜牧兽医 | 230篇 |
园艺 | 36篇 |
植物保护 | 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篇 |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主食发酵剂及其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食发酵剂逐渐被面包酵母所代替。面包酵母在为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如今人们对主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趋势也随之改变,传统主食发酵剂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因而再度受到极大关注。国外已开展多年酸面团的研究,其微生物,尤其是乳酸菌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主食发酵剂资源,但应用及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因而筛选出代表性菌种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复合酸化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6头断奶1周杜×长×大仔猪(35日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头,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进行28d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共设4个处理,包括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基础日粮相同,对照组为不添加酸化剂的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为添加0.10%、0.15%和0.20%复合酸化剂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添加0.15%和0.20%复合酸化剂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小肠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胃内容物pH,以添加0.15%复合酸化剂最好,能够显著降低料肉比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秦岭山区陕西周至县厚畛子镇安沟流域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锐齿栎、楸树、油松和 日本落叶松4种典型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定位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当地森林的土壤微生物从数 量上主要以细菌为主,约为微生物总量的87.86%~97.65%,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微生物数 量的季节动态明显,夏季高出冬季74.43%~354.05%。纯林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关系为:阔 叶林纯林>针叶林与阔叶林1∶3比例混交>针叶林与阔叶林1∶1比例混交>针叶林纯林。外源 性C、N混合干扰使微生物数量比对照区增加了35.30%~945.88%。枯落叶客置使针叶林纯林 的微生物数量增加了25.59%~73.87%,阔叶林减少了29.95%~68.12%。因此采用外源性C、 N干扰,客土混合及枯落叶客置的定位模拟试验 ,进一步探讨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为指导当地人 工纯林的管理和更新改造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放牧率对冷蒿小禾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以围栏轮牧方式研究不同放牧率对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及适度放牧四年后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提高,有利于退化草原的逐步恢复。与对照区比较,放牧区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均呈减少趋势,并与土壤有机磷变化密切相关。九年后,在4羊/ha区的微生物量-C高于对照区,而在1.33和6.67只羊/ha-区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盆栽油菜的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不同解磷菌群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解磷菌群施入不同P素水平土壤中,油菜整个生育期内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则随P素水平增高而降低,即低P水平下磷酸酶活性较强;施用菌肥土壤磷酸酶活性高于不施用菌肥处理,施与不施菌肥处理间脲酶活性在苗期及低P水平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1株微生物菌株,其中菌株Bmp5表现出较高的溶磷活力.对比研究发现,Bmp5对磷酸钙、磷酸铁、卵磷脂的溶解能力明显高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s1.867,对磷酸氢钙的溶磷量是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As1.223的2.17倍.培养条件优化试验表明,Bmp5的适宜pH范围为5.5~8.0,最适碳源为草酸铵、甘油,最适氮源为草酸铵,最佳培养温度为35℃.金属离子Fe^3+、Ca^2+、Mn^2+、Zn^2+对Bmp5解磷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u^2+、Ni^2+则抑制其解磷.经鉴定,Bmp5为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 相似文献
8.
温度、PH值、接种菌量以及不同的底物初始质量浓度对微生物厌氧降解五氯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接种驯化了二个月的厌氧污泥作为菌源,就上述几种不同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种降解五氯酚的最适温度为32℃,较佳的PH范围为6.8-7.2;当五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80mg/L时,接种量1.2mL为饱和菌量;同时五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80mg/L时,降解速率不再增加,并且污泥降解五氯酚的速率符合Micha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比对照明显增加。施磷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均没有引起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的变化。这表明氮虽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没有影响。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增加,但对氨态氮影响不大,硝态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重要因素。施氮和施磷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土壤有机质没有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也没有引起土壤pH和含水率的明显改变。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仅靠短期施用无机肥料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