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5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篇 |
农学 | 341篇 |
基础科学 | 12篇 |
30篇 | |
综合类 | 1064篇 |
农作物 | 190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0篇 |
园艺 | 164篇 |
植物保护 | 1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0引言由于棉田长期连作,农三师五十团棉花枯、黄萎病致病菌在土壤逐步累积,每年都有一部分棉田枯、黄萎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产量。2007年,我们根据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棉花枯、黄萎病在不同发生程度下,应该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棉田秋冬季深翻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团首次在1200公顷重病田实施深翻技术,2008年种植的棉花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显示,棉花病害大幅度减轻,黄萎病病情指数下降到36,棉花增产显著,杂草得到根治,取得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及重茬现象的不可避免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 ,常年种植田块发病率达80% ,有的地方绝收面积占40 %。因此 ,加强黄萎病的防治成为茄子生产的突出问题 ,但由于茄子品种的消费区域性很强 ,再加上目前生产上尚未真正有高抗品种面世 ,所以加强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天津市多年的茄子栽培经验 ,参考其它地方的情况 ,我们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技术管理措施 ,供大家参考。1浇好冬灌水实践中我们发现 ,前茬是水稻田的地块基本不发生黄萎病…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茄托鲁巴姆为材料,在利用SSH文库获得基因片段的基础上,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1个蛋白酶抑制剂Ⅱ型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tPI1。StPI1 cDNA序列全长790bp,含有29bp的5′-UTR和201bp的3′-UTR,编码包含202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StPI1前体蛋白N末端1~27位为信号肽,成熟蛋白含有3个保守的蛋白酶抑制剂Ⅱ结构域。预测StPI1蛋白含有1个磷酸化位点、1个糖基化位点和3个N端酰基化位点。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黄萎病菌侵染后,StPI1在托鲁巴姆根中呈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7.
8.
为了探索植物响应黄萎病病原菌侵染的作用机制,以黄萎病高感野茄材料大理野茄(M239)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方法,首先测定M239在接种大丽轮枝菌后0,6,12,24,48 h的根部4个关键生理指标,即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结果确定接种大丽轮枝菌后12,24 h为蛋白组分析取样的关键时间点;在此基础上,利用iTRAQ技术分析M239在接种大丽轮枝菌后根部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清水接种(CK)相比,M239接种大丽轮枝菌后12 h有463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其中305个下调,158个上调;接种后24 h,有456个DEPs被病原菌诱导表达,包括296个下调,160个上调。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在碳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新陈代谢等途径。通过与已报道的黄萎病抗性材料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239在响应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过程中,参与防御响应的蛋白数量和代谢通路较少,未能形成有效的防御网络,最终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相关候选基因,利用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991毒素粗提物诱导耐黄萎病陆地棉品种'中棉12'应激基因的表达。在诱导幼根24 h时间点提取总RNA,PCR法合成双链cDNA,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1],得到了差异表达的180个克隆。经反Northern blot筛选出15个受毒素粗提物诱导应激表达的阳性cDNA克隆,将其命名为Vdrg(response gene induced by toxin of Verticillium dahliae)。本研究对所得阳性cDNA克隆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利用Pima S6 与 Acala Maxxa 海陆杂交四倍体棉花F2群体对Vdrg序列进行了棉花基因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在农一师棉区普遍发生,已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在总结农一师棉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病情况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农一师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